台灣苦櫧

台灣苦櫧01.JPG
台灣苦櫧01
台灣苦櫧03.JPG
台灣苦櫧03
台灣苦櫧-莖00.JPG
台灣苦櫧-莖00
台灣苦櫧04.JPG
台灣苦櫧04
台灣苦櫧-莖02.JPG
台灣苦櫧-莖02
台灣苦櫧06.JPG
台灣苦櫧06
台灣苦櫧-葉00.JPG
台灣苦櫧-葉00
台灣苦櫧-雄花序00.JPG
台灣苦櫧-雄花序00
台灣苦櫧-雄花序04.JPG
台灣苦櫧-雄花序04
台灣苦櫧-雄花序05.JPG
台灣苦櫧-雄花序05
台灣苦櫧-葉03.JPG
台灣苦櫧-葉03
台灣苦櫧-葉04.JPG
台灣苦櫧-葉04
台灣苦櫧-葉1.jpg
台灣苦櫧-葉1
台灣苦櫧-葉2.jpg
台灣苦櫧-葉2
台灣苦櫧-雄花序06.JPG
台灣苦櫧-雄花序06
台灣苦櫧-雄花00.JPG
台灣苦櫧-雄花00
台灣苦櫧-雄花01.JPG
台灣苦櫧-雄花01
台灣苦櫧-實00.JPG
台灣苦櫧-實00
台灣苦櫧-實02.JPG
台灣苦櫧-實02
台灣苦櫧-實03.JPG
台灣苦櫧-實03
台灣苦櫧-實04.JPG
台灣苦櫧-實04

‧中文名稱:

台灣苦櫧                                     更多台灣苦櫧
‧英文名稱: Formosan Evergreen Chinkapin,Taiwan Chinkapin

‧學名:

Castanopsis  formosana  (Skan) Hayata
Castanopsis  tribuloides  A. DC. var. formosana Skan
‧科名: 殼斗科(Fagaceae)栲屬(Castanopsis)
‧別名: 台灣苦櫧,台灣栲,臺灣苦櫧,臺灣栲,臺灣錐栗,台灣錐栗,校力,喉櫟,台灣樹,海南栲樹,臺灣錐,黃楣、烏楣、鐵楣、嶺楣、牛牯錐、栲栗(海南)、臺灣櫧
‧原產地: 分佈中國大陸(海南島及福建等地)及台灣。台灣,分佈於本島南部低至中海拔山地,約 300~1,500 公尺處的叢林內。
‧分佈: 在台灣,生長於南部恆春半島低至中海拔約 200~1,500 公尺之山地;主要建於恆春半島的草埔後山、墾丁、佳洛水往北至浸水營地區兩側;東邊從於壽卡至出水坡以東一帶;西邊則見於浸水營、大樹林山、泰武、霧臺、扇平、甲仙至嘉義澐水,宜蘭蘭崁山也有紀錄。
‧用途: 1.木材用途:木材可作建築、家具及薪炭用。2.樹皮可提煉栲膠。
‧莖: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胸徑 40~70 公分;樹幹暗灰褐色,縱向深溝裂,皮孔不顯著;樹枝伸長狀,具有皮孔。

‧葉:

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7~16 公分,寬 3~5.5 公分,先端漸尖,或少數為漸尖尾狀,基部楔形或闊楔形,葉緣有粗鋸齒,鋸齒多向內彎曲;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灰綠色;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7~9 隊略於背面隆起;葉柄長 1~2 公分,平滑。

‧花:

葇荑花序近似直立,雌性及雄性多分別生長,長 3~9 公分;雄花小而多數,杯形,長 0.1~0.15 公分,徑 0.15 公分;花被裂片 5~6 枚,外面光滑無毛,內面有柔毛;雄蕊 10~12 枚,退化子房在雄花中常可見到。花期 3~5 月。
‧果實: 殼斗成熟時多不開裂,球形,徑 3~3.5 公分,密布針刺;針刺有毛茸,長 1~1.5 公分,寬 0.1~0.2 公分,直而不分歧;堅果球形,徑 1~1.5 公分,先端有突起,外面被覆絨毛。

‧特性:

台灣苦櫧為常綠喬木產於南部低海拔山區。幼葉下表面被絨毛。葉卵形至長橢圓形,近革質,先端漸尖,疏略鈍鋸齒緣,下表面銀白褐色,側脈前方數條直達鋸齒。殼斗刺銳,直,分枝。本種葉形與印度苦櫧相似,但葉緣鋸齒較鈍,且葉下表面無毛,可茲區別。台灣苦櫧與印度苦櫧常在同地區生長,其中光滑的葉背與較少的側脈數(7~8對),可與印度苦櫧葉下面被短褐毛及較多的側脈數(13~22)作為區別。花期 3~5 月。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2050 台灣苦櫧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三卷 8.台灣栲 p230 民85年3月15日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030台灣栲 p515國立編譯館主編
楊智凱 等著 櫟足之地 臺灣苦櫧 p64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103年4月初版
林奐慶 臺灣橡實家族圖鑑 臺灣苦櫧 p102 麥浩斯出版
恆春半島植物-P 39
中國植物誌 第 22 卷 049 頁  PDF   臺灣錐
https://baike.baidu.com/item/台灣錐 台灣錐

‧拍攝地點: 滿州鄉南仁湖步道旁(1100117);中寮百草谷(1100409-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