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蒺藜 | |||||||||||||||||||||
|
•中文名稱: | 台灣蒺藜 |
•英文名稱: | Taiwanese Puncture Vine |
•學 名: | Tribulus taiwanense
T. C. Huang & T. H. Hsieh Tribulus cistoides L.(大花蒺藜-海南植物誌) Tribulus taiwanianum Huang & Hsieh Tribulus cistoides auct. non L. |
•科 名: | 蒺藜科(Zygophyllaceae)蒺藜屬(Tribulus) |
•別 名: | 台灣蒺藜,大花蒺藜、臺灣蒺藜、刺蒺藜、三腳虎、三腳丁、白蒺藜、三角馬仔、止行、旁通 |
•原產地: | 廣布於全世界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 |
•分布: | 台灣自新竹以南至台南、高雄一帶沙岸,澎湖群島和小琉球等離島上,都有它的分布。 |
•用 途: | 1.地被植物:蒺藜屬植物莖由根際分枝,匍匐地面而呈半蔓狀,地披覆蓋力強,適合庭園美化、地披和海岸定砂。花期極長,開花時黃花點點,明艷亮麗,引人側目,喜在陽光最烈的時候開花結果,生育繁衍,生命力極其強盛。2.藥用:希臘使用蒺藜當作利尿劑以及興催情劑,印地安人使用蒺藜當作利尿劑,防腐劑以及消炎藥,而中國人則適用於治療腎臟,肝臟以及體內循環系統疾病。至於在保加利亞的人們則是使用蒺藜增進性能力與治療無毛症。最近東歐的運動員以及舉重選手也使用蒺藜增進體力。性味:果實(蒺藜子):苦、辛、微溫,有小毒。效用:果實(蒺藜子):平肝解鬱,活血祛瘀,明目止癢。治頭痛暈眩,乳閉乳癰,目翳,風濕搔癢。 |
•莖: | 蔓性草本,多分枝,莖枝粗壯,全株被粗毛,蔓莖長達 1 公尺以上。 |
•葉: | 偶數羽狀複葉,對生,常一長一短;小葉 4~8 對,托葉一對,小葉片長橢圓形,長 1.2~1.5 公分,寬 0.3~0.6 公分,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鈍形而偏斜,全緣,上面脈上或邊緣被毛,背面密生毛。 |
•花: | 花單生,腋出;輻射對稱,花梗長 1.3~1.5 公分;花萼 5 片,長披針形,長約 0.4 公分;花冠黃色,5 瓣,花瓣倒卵形或倒廣卵形,長 1.1~1.3 公分;雄蕊 10 枚,花絲絲狀,花藥橢圓形;子房上位,卵形,5 室,花柱短,圓柱形,柱頭 5 裂。 |
•果: | 果實為離果,5 角形,芒刺狀,由 5 個果瓣組成,直徑約 1 公分,熟時分離各果瓣呈釜形,兩端具硬尖刺各一對,先端隆起,每分果內具種子 2~3 枚,並被有粗毛。 |
•特徵: | 一年生草本,莖由基部分枝,偃臥地面而呈蔓狀,長可達 1 公尺許。葉對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 4~8 對,具葉柄及小托葉,小葉對生,長橢圓形,兩側不等。5~11 月間開花,花冠黃色,5 瓣,花朵單生於葉腋;花萼 5 片,雄蕊 10 枚,子房單一,柱頭 5 裂。離果芒刺狀,各具一對長針刺和短針刺,並被有粗毛。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3001030
臺灣蒺藜 |
•拍攝地點: | 高雄市旗津區(100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