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台灣野薄荷 更多台灣野薄荷 |
‧英文名稱: | Common Origanum |
‧學名: |
Origanum
vulgare
L. var. formosanum
Hayata Micromeria formosanan Marquand Origanum vulgare L. |
‧科名: | 唇形科(Labiatae)野薄荷屬(Origanum) |
‧別名: | 台灣野薄荷、臺灣五香草、臺灣牛至、玉山麝香草、野薄荷、土香薷、野荊芥,牛至、香薷(滇南本草),白花茵陳、香茹草、琦香(雲南昆明),乳香草、香茹、香薷、滿山香(雲南曲靖),蘇子草、香薷、香茹、玉蘭至、羅羅香、山薄荷、滿天星(雲南),滿坡香(貴州劍河、梵淨山),土香薷(貴州貴陽、銅仁),地藿香(貴州甕安),小田草(貴州),土香薷、香爐草、香茹草、接骨草(四川),白花菌陳、茵陳、糯米條(江西),野荊芥、隨經草(江蘇),土菌陳(福建),野薄荷、山薄荷、五香草、署草(陝西),小葉薄荷『圖考』 |
‧原產地: | 分佈於歐、亞、非等溫帶地區。我國大部分高山均有分布。 |
‧分佈: | 台灣全島海拔約 2,600~3,800 公尺的高山向陽坡地、路旁均有分布,散生或群生;以合歡山、能高山、奇萊山、南湖大山、關山及秀姑巒山最常見。 |
‧用途: | 1.台灣野薄荷可作薄荷的代用品;登山疲勞時,摘一把葉子,揉一揉,用鼻子嗅,有提神解勞的的功能;蚊蟲咬傷,將野薄荷敷在傷口上,可消癢痛;用乾株焚燒,可驅逐蚊蟲。(目前高山植物多屬保育類,嚴禁採集)。2.藥用:全草:辛、香、溫、涼。效用:全草:治頭痛,哮喘。 |
‧莖: | 高 30~60 公分,常呈四稜形,多少具有毛茸。 |
‧葉: |
葉對生,闊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5~0.8 公分,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或近似心形,有稀疏的鋸齒或全緣,表裏兩面皆略具毛茸;葉柄長 0.1~0.4 公分,密布柔毛。 |
‧花: |
花小而多數、淡紅色,呈穗狀花序排列,再由多數穗狀花序組合成繖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長橢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有毛茸,長 0.5 公分,寬 0.2~0.3 公分;花萼卵狀鐘形,長 0.3~0.4 公分,寬 0.2~0.3 公分,毛茸密布,具 5 裂,裂片呈三角形,長 0.1 公分,寬 0.05 公分;花冠長 0.5~0.8 公分,筒狀鐘形,內面光滑而外具毛茸,2 唇裂,上唇直立,下唇擴展而 3 裂;雄蕊 4 枚,伸出花冠外,子房光滑,花柱呈不整齊的 2 裂;花期長,自六月上旬至九月上旬開花不斷。 |
‧實: |
小堅果卵形,光滑。八月至十一月間果實成熟。 |
‧特性: |
台灣野薄荷為多年生草本,屬於陽性植物,性喜陽光充足的岩屑地、路旁,常以小面積群落生長,東南、西南及南向等方位最適宜生長。莖直立而芳香,高 30~60 公分,常呈四稜形,多少具有毛茸。葉對生,闊卵形,長 1~2.5 公分,寬 0.5~0.8 公分,先端銳尖或鈍,基部圓或近似心形,有稀疏的鋸齒或全緣,表裏兩面皆略具毛茸;葉柄長 0.1~0.4 公分,密布柔毛。花小而多數、淡紅色,呈穗狀花序排列,再由多數穗狀花序組合成繖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苞片長橢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有毛茸,長 0.5 公分,寬 0.2~0.3 公分;花萼卵狀鐘形,長 0.3~0.4 公分,寬 0.2~0.3 公分,毛茸密布,具 5 裂,裂片呈三角形,長 0.1 公分,寬 0.05 公分;花冠長 0.5~0.8 公分,筒狀鐘形,內面光滑而外具毛茸,2 唇裂,上唇直立,下唇擴展而 3 裂;雄蕊 4 枚,伸出花冠外,子房光滑,花柱呈不整齊的 2 裂;花期長,自六月上旬至九月上旬開花不斷;八月至十一月間果實成熟。小堅果卵形,光滑。*本種以往被認定為特有變種,而被稱做『台灣野薄荷』,後來被認定與廣泛分布於溫帶地區的野薄荷相同,因而改稱做『野薄荷』才對。它的葉片也有類似薄荷的淡香,可是並非薄荷屬(Mentha)植物。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3031011 野薄荷 |
‧圖片拍攝: | 合歡山主峰近峰頂處(980922);合歡山(99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