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 |
‧中文名稱: | 土茯苓 |
‧英文名稱: | Glabrous Greenbrier |
‧學 名: | Smilax glabra
Wright. Smilax trigona Smilax dunniana Smilax hookeri Smilax mengmaensis Smilax blinii Smilax calophylla var. concolor Smilax glabra var. maculata |
‧科 名: | 菝葜科(Smilacaceae)菝葜屬(Smilax) |
‧別 名: | 土茯苓,光葉菝葜、鱟殼刺(台灣)、冷飯團、紅土苓、山豬糞、毛尾薯、山遺糧、山奇良,山歸來、土茯、地茯苓、草禹餘糧、刺豬苓、硬飯頭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產於甘肅(南部)和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直到、海南島、雲南和臺灣。生於海拔1,800公尺以下的林中、灌叢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見於林緣與疏林中。越南、泰國和印度也有分佈。 |
‧分布: | 台灣生於山坡林下、路旁叢林及山谷向陽處。 |
‧用 途: | 1.藥用:性甘、淡,平。清熱解毒,利濕。主治鉤端螺旋體病,梅毒,風濕關節痛,癰癤腫毒,濕疹,皮炎,汞粉、銀朱慢性中毒。 |
‧莖: | 攀援灌木,莖無刺。根狀莖橫生於土中,細長,生多數鬚根,每隔一段間距生一肥厚的塊狀結節,塊根狀根狀莖長 5~15公分,直徑 2~5 公分,深入土中可達 1 公尺餘,質頗堅實,外皮堅硬,褐色、凹凸不平,內面肉質粉性,黃白色,密布淡紅色小點。 |
‧葉: | 單葉互生,革質,長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 5~12 公分,寬 1~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或楔形,全緣,表面綠色,下面有白粉,主脈3條顯著,細脈網狀;葉柄長 1~2 公分,托葉變為 2 條卷鬚。 |
‧花: | 7~8 月間開小白花,花單性,雌雄異株,為腋生繖形花序,花序梗極短,長 0.1~0.3 公分,小花梗纖細,長 1~1.7 公分,基部有多枚宿存的三角形小苞片。花被裂片 6,二輪;雄蕊 6,花絲較花藥短;子房上位,3 室,柱頭 3,稍反曲。花綠白色。花期 7 月 至 11 月。 |
‧果: | 漿果球形,熟時紫黑色,外被白粉。結果期 11 月 至 4 月。 |
‧特徵: | 攀緣灌木,高 1~4 公尺。根莖不規則結節狀,肥厚,表面暗褐色,質硬,內面粉性肉質。葉薄革質,亙生,橢圓狀披針形,6~15 公分,寬 1~7 公分,葉面深綠,葉背粉白,葉腋常有兩條卷鬚。花單生,雌雄異株,綠白色,六棱狀球形,直徑約 0.3 公分,通常十餘朵排成傘形花序,雄花外、內輪花被片各 3,與雌花大小相似。漿果球形,直徑 0.7~1 公分,成熟時紫黑色,具粉霜。藥用土茯苓是利用土茯苓(光葉菝葜) Smilax glabra Roxb.的塊根狀根狀莖。 |
‧其他: | 註:「菝葜」ㄅㄚˊ ㄑㄧㄚˋ 注音要打 ㄐㄧㄝˊ電腦才能打出『葜』字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16002110
台灣菝葜(參考) |
‧拍攝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