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耳草 | |||||||||||||||||||||
|
‧中文名稱: |
地耳草 更多地耳草 |
‧英文名稱: | Lesser St. John'swort,Japanese St. John'swort |
‧學名: |
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 ex Murray |
‧科名: | 金絲桃科(Guttiferae)金絲桃屬(Hypericum) |
‧別名: | 地耳草(海南植物誌),小還魂、小返魂(台灣),田基癀『藥性備要』,小元寶草、四方草、千重樓(浙江),斑鳩窩『圖考』,金絲桃、對月草、七寸金、蛇細草、鐵釣竿、黃花仔草、小號一枝香、黃花母、向天盞,,小連翹(江西、四川),犁頭草(江西),和蝦草、雀舌草(廣東),上天梯(廣西),小蟻藥,小付心草、小對葉草(四川),八金剛草(雲南),Saukun(泰雅) |
‧原產地: | 中國東南部及台灣,韓國、日本、東南亞、澳洲、紐西蘭及夏威夷各地均有分布。 |
‧分佈: | 台灣全境平野至山地、田畔、耕地、村落空曠地、山區陰濕處路旁普遍自生。 |
‧用途: | 1.藥用:性味:全草:辛、苦、平。有小毒。效用:全草:清熱利溼,散瘀消踵,止痛。治癰,癰癤,目赤,口瘡,蛇蟲咬傷,燒燙傷。 |
‧莖: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2~45 公分。莖單一或多少簇生,直立或外傾或匍地而在基部生根,在花序下部不分枝或各式分枝,具 4 縱線稜,散佈淡色腺點。 |
‧葉: | 葉無柄,葉片通常卵形或卵狀三角形至長圓形或橢圓形,長 0.2~1.8 公分,寬 0.1~1 公分,先端近銳尖至圓形,基部心形抱莖至截形,邊緣全緣,堅紙質,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但有時帶蒼白色,具 1 條基生主脈和 1~2 對側脈,但無明顯脈網,無邊緣生的腺點,全面散佈透明腺點。 |
‧花: | 花序具 1~30 花,兩岐狀或多少呈單岐狀,有或無側生的小花枝;苞片及小苞片線形、披針形至葉狀,微小至與葉等長。花直徑 0.4~0.8 公分,多少平展;花蕾圓柱狀橢圓形,先端多少鈍形;花梗長0.2~0.5 公分。萼片狹長圓形或披針形至橢圓形,長 0.2~0.55 公分,寬 0.05~0.2 公分,先端銳尖至鈍形,全緣,無邊緣生的腺點,全面散生有透明腺點或腺條紋,果時直伸。花瓣白色、淡黃至橙黃色,橢圓形或長圓形,長 0.2~0.5 公分,寬 0.08~0.18 公分,先端鈍形,無腺點,宿存。雄蕊 5~30 枚,不成束,長約 0.2 公分,宿存,花藥黃色,具松脂狀腺體。子房1室,長 0.15~0.2 公分;花柱(2~)3 ,長 0.04~0.1 公分,自基部離生,開展。花期 3 月起。 |
‧果實: | 蒴果短圓柱形至圓球形,長 0.25~0.6 公分,寬 0.13~0.28 公分,無腺條紋。種子淡黃色,圓柱形,長約 0.05 公分,兩端銳尖,無龍骨狀突起和頂端的附屬.物,全面有細蜂窩紋。果期 6~10 月。 |
‧特性: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 15~35 公分,莖具有多數分枝,直立或基部呈偃臥狀,接地部分常能生出根來,小枝直立或斜上昇,常帶有腺點。葉卵形至長橢圓形,有時亦有呈卵狀三角形,長 0.2~1.0 公分,寬 0.1~0.6 公分,先端鈍或近似圓,基部鈍或心形而抱莖,紙質,全緣,表面呈綠色,背面略帶白色,主脈 1~3 條,側脈 1~2 條,細脈有時為不明顯;無緣生的腺點,而在葉片內有許多淡色腺點;無葉柄。花小,淡黃色至鮮黃色,開放時徑 0.5~0.9 公分,呈頂生的聚繖花序;花序長 2~5 公分;苞片對生,葉狀但小很多;萼片狹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0.2~0.5 公分,寬 0.05~0.2 公分,先端銳尖至鈍,無緣生的腺點,但內面具有淡色的腺點及腺點腺;花瓣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0.2~0.6 公分,寬 0.1~0.2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狹,無腺體;雄蕊離生,約 5~30 枚;子房卵形,長 0.3~0.35 公分,光滑無毛;花柱 3 枚,離生,從基部便開始擴展;柱頭頭狀。果實為蒴果,圓柱形至球形,長 0.35~0.6 公分,寬 0.15~0.3 公分;種子橢圓形,長 0.05~0.07 公分,寬 0.02 公分,有縱的肋及橫向的溝紋,無假種皮,亦無頂生的附屬物,如有則很短。 花期 3 月起,果期 6~10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52003060
地耳草 |
‧拍攝地點: | 新竹縣新豐鄉蓮華寺濕地(1060805);台中市東勢林場(1091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