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錦 | |||||||||||||||||||||
|
‧中文名稱: |
地錦 更多地錦 |
‧英文名稱: |
Japanese Ivy,Boston Ivy |
‧學名: |
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 et Zucc.) Planch. 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Ampelopsis tricuspidata Sieb. & Zucc. Parthenocissus dalzielii Gagnep. Parthenocissus heterophylla (Blume) Merr. |
‧科名: | 葡萄科(Vitaceae)地錦屬(Parthenocissus) |
‧別名: |
紅骨蛇(台灣),地錦(本草綱目),土鼓藤(植物名實圖考),紅葡萄藤(狄爾土中國植物名錄),爬山虎(經濟植物手冊),趴牆虎(南京)、爬壁虎、叭山虎(河南)、爬樹龍、紅風藤、紅葛、千歲虆、蔦、血見愁、常春藤、Tiyaroromao(排灣) |
‧原產地: |
泛中國東北及東南大部分地區,臺灣、日本、琉球、韓國亦有分布。 |
‧分佈: |
全島低海拔地區,多栽培為蔭棚或牆壁隔熱植物。 |
‧用途: | 1. 房屋外牆革熱及美化用: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讓地錦爬滿屋外牆面可使室內溫度差 5℃以上,具有不錯地節約能源效果,是值得善加利用的植物。2. 水土保持用:地錦深入的地下根具有不錯的固土效果,是最適合的水土保持植物,為道路邊坡植被的最佳植物。3. 地錦的莖汁液可吸食,在冬季休眠期時,切斷其莖,收集流出之白色黏液,經過熬煮後可做為糖的替代品。4. 根及莖可作藥用:具通流血脈,能散血止血。主治:ㄅ.治金刃損傷,撲跌出血。ㄆ.血痢下血,崩中血結,一切血瘀血滯之病。 |
‧莖: | 藤本,根莖發達,根深可達 1.5~2 公尺,老莖粗壯,莖木質長可達 20~50 公尺,多分枝,迅速繁茂;卷鬚粗短而有多數分歧,末端變成吸盤狀,可攀附於石壁、牆垣、樹幹上,為爬壁高手。 |
‧葉: |
地錦葉多型,葉互生,單葉,柄長 8~20 公分,葉片 2~3 裂或 3 出複葉,小葉闊卵形,長 10~20 公分,寬 8~16 公分,基部心形,裂片先端銳尖形,不整狀粗銳鋸齒緣,3 出葉之兩小葉斜卵形,中間倒卵形,粗鋸齒緣,齒端銳尖;上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光滑無毛,脈上偶被柔毛;晚秋至冬季由綠色轉變為紅色。 |
‧花: |
聚繖花序常著生於短枝上;花萼小;花瓣 5 片,黃綠色;雄蕊 5 枚;子房貼生於花盤上,子房上位,2 室,花柱單一,粗短,柱頭頭狀。花期 6~7 月。 |
‧果實: | 果實為漿果,球形,徑 0.6~0.8 公分,熟時藍紫色或碧藍色。果期 7~9 月。 |
‧特性: |
多年生落葉蔓性藤本植物。莖卷鬚粗短而多分叉,末端變成吸盤狀,因此能緊緊地攀爬在石頭上,牆壁上或樹幹上。葉具長柄,多型性,自心形的單葉以至於三出複葉,粗鋸齒緣;聚繖花序腋出,花小型,花數多,黃綠色,兩性,花瓣 5 枚,漿果成熟時藍色。嫩莖葉紫紅色,但是嫩葉往往與以後長的葉子大不相同(前者為單葉,後者為三出複葉)。 |
‧更多: | 地錦以扦插法繁殖,於冬季落葉後春季萌芽前,剪取約 30 公分枝條為插穗繁殖之。為中性植物,角質層厚,含臘質,蒸發量小,能在 -230C 至 500C 的環境中生長,生性強健,耐蔭、耐寒、耐旱又耐濕。性喜溫暖多濕的氣候,栽培土壤要求不高,以砂質壤土為佳,但對其他土質均可適應。定植時期以 3~4 月最佳,定植時植穴宜靠牆邊,成長後自能攀牆生長。種植時需有遮蔭設備,以防水份的喪失。生育期間可施用腐熟堆肥、廄肥或複合化學肥料均可。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36005020
地錦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電火溪南側山邊(94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