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 | |||||||||||||||||||||
戴勝 | |||||||||||||||||||||
|
‧中文名稱: |
地黃 更多地黃 |
‧英文名稱: | Adhesive Rehmannia |
‧學名: |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Digitalis glutinosa Gaerth. 生地 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懷慶地黃 |
‧科名: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地黃(Rehmannia) |
‧別名: |
地黃,生地、懷慶地黃、蛤蟆草,芐、芑、生地黃、婆婆奶、陽精、深深奶、還元大品、地精、地髓、頂生地、原生地、炒生地、生地炭、蛤螞草、赤矢地黃、酒壺花、山煙根 |
‧原產地: | 中國分佈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江蘇、湖北等省、區。 |
‧分佈: | 生於中國東北、內蒙古、華北、陜西、甘肅、山東、河南、江蘇、湖北、安徽等省、區,海拔 50~1,100 公尺之砂質壤土、荒山坡、山腳、牆邊、路旁等處。中國華北各地多見,生於道旁、荒地;國內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 |
‧用途: | 1.園藝觀賞用:野生於山坡或庭園栽培,公園亦常種植作為觀賞用。2.食用:新鮮的地黃稱地黃汁,可榨汁用,可釀酒或食用。3.藥用者主要為栽培。藥用根莖部分,鮮地黃能清熱、生津、涼血;生地黃能清熱、生津、潤燥、涼血、止血;熟地黃能滋陰補腎、補血調經。性味:鮮根莖:甘、苦、寒;根莖:甘、寒;熟的根莖:甘、微溫。效用:鮮根莖:清熱生津,涼血,止血。治熱邪陰傷,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根莖、種子: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治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蒸熟的根莖: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治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眩暈,耳鳴,鬚髮早白;葉:治惡瘡,手足癬;花:治消渴,腎虛腰痛。 |
‧莖: | 全株密被灰白色或褐色長柔毛及腺毛。根狀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莖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高 15~30 公分,紫紅色,莖上很少有葉片著生。 |
‧葉: |
葉通常基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2~10 公分,寬 1~3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狹成長葉柄,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葉面有皺紋,上面綠色,下面通常淡紫色,被白色長柔毛及腺毛。 |
‧花: |
總狀花序頂生,密被腺毛,花梗長 1~3 公分;苞片葉狀;花萼鐘狀,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3~0.5 公分;花冠筒狀而微彎,長 3~4 公分,外面紫紅色,內面黃色有紫斑,下部漸狹,頂部二唇形,上唇 2 裂反折,下唇 3 裂片伸直;雄蕊 4,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子房卵形,2 室或 1 室;花柱細長,柱頭 2 裂,裂片扇形。 |
‧果實: | 蒴果,卵球形,長約 1.6 公分,先端具喙,室背開裂;種子多數,卵形,黑褐色,表面有蜂窩狀膜質網眼。 |
‧特性: |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灰白色或褐色長柔毛及腺毛。根狀莖肉質肥厚,鮮時黃色。莖單一或基部分生數枝,高 15~30 公分,紫紅色,莖上很少有葉片著生。葉通常基生,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 2~10 公分,寬 1~3 公分,先端鈍,基部漸狹成長葉柄,邊緣具不整齊的鈍齒,葉面有皺紋,上面綠色,下面通常淡紫色,被白色長柔毛及腺毛。總狀花序頂生,密被腺毛,花梗長 1~3 公分;苞片葉狀;花萼鐘狀,5 裂,裂片三角形,長 0.3~0.5 公分;花冠筒狀而微彎,長 3~4 公分,外面紫紅色,內面黃色有紫斑,下部漸狹,頂部二唇形,上唇 2 裂反折,下唇 3 裂片伸直;雄蕊 4,著生於花冠筒近基部;子房卵形,2 室或 1 室;花柱細長,柱頭 2 裂,裂片扇形。蒴果,卵球形,長約 1.6 公分,先端具喙,室背開裂;種子多數,卵形,黑褐色,表面有蜂窩狀膜質網眼。花期 4~6 月,果期 6~7 月。 |
‧更多資料: |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第二冊 科學出版社 1987 年出版 地黃 p899 頁 http://cht.a-hospital.com/w/地黃 地黃 https://kmweb.coa.gov.tw/subject/subject.php?id=42498 地黃 http://yibian.hopto.org/yao/?yno=66 生地黃 中國植物誌 第 67(2) 卷 214 頁 PDF 地黃 https://baike.baidu.com/item/地黃/759100 地黃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地黃 地黃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地黃 92年10月412頁 |
‧拍攝地點: | 大陸河南省 北京市(970424-97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