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山欖

山海船情1000717
大葉山欖00.JPG
大葉山欖00
大葉山欖11.JPG
大葉山欖11
大葉山欖13.jpg
大葉山欖13
大葉山欖14.JPG
大葉山欖14
大葉山欖-莖03.JPG
大葉山欖-莖03
大葉山欖-莖05.jpg
大葉山欖-莖05
大葉山欖-枝02.JPG
大葉山欖-枝02
大葉山欖-花序01.jpg
大葉山欖-花序01
大葉山欖-花.jpg
大葉山欖-花
大葉山欖-葉序00.JPG
大葉山欖-葉序00
大葉山欖-葉.jpg
大葉山欖-葉
大葉山欖-葉正00.jpg
大葉山欖-葉正00
大葉山欖-葉背00.jpg
大葉山欖-葉背00
大葉山欖-汁00.jpg
大葉山欖-汁00
大葉山欖-花1.jpg
大葉山欖-花1
大葉山欖-花27.jpg
大葉山欖-花27
大葉山欖-花瓣00.jpg
大葉山欖-花瓣00
大葉山欖-實1.jpg
大葉山欖-實1
大葉山欖-實11.jpg
大葉山欖-實11
大葉山欖-實12.jpg
大葉山欖-實12
大葉山欖-實13.jpg
大葉山欖-實13
‧中文名稱: 大葉山欖                                    更多大葉山欖
‧英文名稱: Formosan Nato Tree,Taiwan Nato Tree
‧學   名: Palaquium formosanum Hay.
‧科   名: 山欖科(Sapotaceae)膠木屬(Palaquium)
‧別   名: 大葉山欖,臺灣膠木、驫古公樹、杆仔、山檬果
‧原產地: 臺灣北部及南部森林、蘭嶼。
‧分布: 產臺灣北部及南端海岸與蘭嶼。
‧用   途 1.木材供建築用材。2.食用:果實可食。3.優良的綠化植栽:本種原生海邊,抗風耐鹽性強,是海邊優良的綠美化植栽。
‧莖: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20 公尺,徑 30~50 公分,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裂縫或細溝裂,或略細小龜裂,皮孔灰褐色;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粗壯,富含乳汁,暗褐色,被紅褐柔毛,葉痕顯著。
‧葉: 葉互生叢生於小枝先端,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 10~15 公分,寬 4.5~7.5 公分,先端圓或稍凹,基部鈍,厚革質,全緣且邊緣向後反捲,表裏兩面皆光滑無毛,表面暗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約有 7~9 對,幼葉兩面通常被紅褐色絨毛;葉柄長 2 公分。
‧花: 花單生或 3~6 枚簇生於葉腋,中形,白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微帶有香味,長約 1~1.5 公分,徑約 1 公分;花柄略長,長約 1~1.5 公分,光滑無毛;花萼肉質,6 裂,排成 2 裂,外輪具有褐色毛茸,鑷合狀排列,先端鈍;內輪平滑,裂片呈覆瓦狀排列,扁圓形,僅具緣毛;花冠深 6 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 1~1.3 公分,寬 0.2~0.4 公分,先端鈍而有尖突,略有毛茸;能育雄蕊 12~15,僅排成 1 列,基部與花冠筒基部相連;子房橢圓形,6 室,每室有胚珠 1 枚,花柱單一,長度常超出花外。
‧果: 果實橢圓形,長 3.5~4.5 公分,徑 1~2 公分,肉質,有宿存花柱,內有種子 1~3 枚;種子紡錘形,側面常具胎座的痕跡。
‧特徵: 大葉山欖為本地原生樹種,膠木屬植物常綠性大喬木,株高可達 20 公尺。其樹性極為強健,耐鹽、抗旱、抗風、耐濕,為一種對臺灣氣候頗能適應的樹種,加上其栽植、移植均甚易,故許多海濱工業區多有採用,樹姿顯得美麗獨特,挺秀明潔,適於觀賞,其枝條斜向伸展,亦頗具層次感,實為原生樹種中利用價值極高之品種。膠木屬植物的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末端),且往往具有「葉痕」;大葉山欖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還被有褐色的細毛。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07006010  大葉山欖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鑑 第六卷 1.台灣膠木 p54 870730初版
邱年永等著
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P 173 大葉山欖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08台灣膠木
p854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0(1) 卷 052 頁  PDF 台灣膠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台灣膠木 台灣膠木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大葉山欖 大葉山欖
https://blackwalnut.npust.edu.tw/archives/977 大葉山欖

‧拍攝地點: 台中縣大安濱海植物園區(941106)國道一號后里泰安休息站東區(960904-105081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