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大葉鳳尾蕨 更多大葉鳳尾蕨 |
‧英文名稱: | Cretan Brake |
‧學 名: | Pteris
cretica
Linn. Pteris nervosa Thunb. |
‧科 名: | 鳳尾蕨科(Pteridaceae)鳳尾蕨屬(Pteris) |
‧別 名: | 大葉鳳尾蕨,石化野雞尾、大葉井口邊蕨、野雞尾、還陽草、鳳尾草(台灣),雞爪鳳尾草、鳳尾接骨草(雲南),八字龍、爬巖草(四川) |
‧原產地: | 全球熱帶至溫帶地區。 |
‧分布: | 地生,生長於林下遮蔭環境;台灣中海拔地區常見。 |
‧用 途: | 1.觀賞用:孢子葉與營養葉決然不同,很具觀賞價值。2.藥用:全草有抗生作用。全草有清熱解毒,利溼止痢,止血生肌之效。治感冒發熱,高血壓,扁桃腺炎,膽囊炎,黃疸肝炎,胃炎疼痛,腸炎痢疾,尿路感染,白帶崩漏,風濕疼痛,乳腺炎,癰腫瘡毒。性味:全草:辛、苦、澀、涼。效用:全草:解熱,消炎解毒,利水止痢,活絡。治痢疾,泄瀉,肝炎,咽喉痛,小便淋痛,腎炎水腫,風濕痛,跌打腫痛,癰瘡癤腫。為台灣治痢疾良藥。【方例】治痢疾:鳳尾草、小飛揚草。水煎服。(台灣) |
‧莖: | 地生,根莖短匍匐狀或斜上生長,被覆深褐色鱗片,株高 40~100 公分。 |
‧葉: |
葉叢生;葉兩型;營養葉較短,向四周傾斜,孢子葉較長且直立;營養葉柄長 10~25 公分,下段紅褐色;葉片卵形至五角形,長 28~35 公分,寬 15~25 公分,一回羽狀複葉,側羽片 4~8 對,基部 1~3 對羽片自基部即行二叉分裂;羽片狹長披針形至線形,具鋸齒緣,長 10~20 公分,寬 1.5~2.5 公分,頂羽片顯著,與側羽片同形;孢子葉柄長 30~40 公分,下段紅褐色;葉片長 22~30 公分,寬 15~24 公分;羽片窄線形,長 10~20 公分,寬 0.8~1 公分;葉脈游離,羽片或小羽片之側脈單一或分叉一次,各小脈均平行,不具假脈。 |
‧花: |
|
‧果實: |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羽片或小羽片邊緣,並為反捲的假孢膜包被。 |
‧特性: |
大葉鳳尾蕨因植株、葉片均較鳳尾草類大形而得其名,為多年生草本蕨類;根狀莖短,直立,質硬,被深褐色鱗片。一回羽狀複葉,葉叢生,株高 40~100 公分;葉兩型;營養葉柄長 10~40 公分,細長,稻稈色;葉片長 10~30 公分,寬 5~10 公分,卵形,漸尖或尾狀尖,側生羽片 2~5 對;羽片長 5~15 公分,寬 1~3 公分,鐮狀窄披針形;最下部羽片 2~3 裂;葉脈羽狀游離,側脈平行或單分枝;孢子葉較營養葉狹小,葉緣反捲。孢子囊群沿葉緣呈線形排列,孢子囊群褐色。孢子期夏、秋間。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19006050 大葉鳳尾蕨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101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