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黍

大黍0
大黍01.JPG
大黍01
大黍04.JPG
大黍04
大黍07.JPG
大黍07
大黍-葉00.JPG
大黍-葉00
大黍-葉01.JPG
大黍-葉01
大黍-葉鞘00.JPG
大黍-葉鞘00
大黍-葉鞘02.JPG
大黍-葉鞘02
大黍-花序02.JPG
大黍-花序02
大黍-花序11.JPG
大黍-花序11
大黍-雄花00.JPG
大黍-雄花00
大黍-雄花02.JPG
大黍-雄花02
大黍-雌花00.JPG
大黍-雌花00
大黍-雌花02.JPG
大黍-雌花02
大黍-雌花04.JPG
大黍-雌花04
大黍-花序1.jpg
大黍-花序1
大黍-果序08.JPG
大黍-果序08
大黍-果序1.jpg
大黍-果序1
大黍-果序14.JPG
大黍-果序14
大黍-實00.JPG
大黍-實00


禾蛛緣椿象

大黍-蟲癭1.jpg
大黍-蟲癭1

中文名稱:

大黍                                                   更多大黍
英文名稱: Guinea Grass

學名:

Panicum maximum Jacq.
‧科名: 禾本科 (Gramineae)稷屬(Panicum)
別名: 大黍畿尼亞草、天竺草、堅尼草、馬草、羊草(廣州常見經濟植物)
原產地 熱帶非洲
分佈: 台灣全島低海拔向陽地區。
用途: 1. 經濟牧用禾草:是良好的畜牧草料。2. 水土保持用草種。
莖: 多年生草本,稈高 1.2~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

葉:

葉片長度 30~60 公分,寬 1~1.5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

花:

花序為圓錐花序,長 20~35 公分,展開,序枝腋間被長柔毛,基部序枝輪生狀;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鈍形,通常無毛,脈不明顯,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為小穗的 1/3 長,具 1~3 條脈或無;內穎具 5 條脈;下位外稃通常含雄性花,偶爾中性,5~7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皺紋,草色,革質花果期 8~10月。
實: 果實為穎果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

特性:

禾本科多年生草本,稈高 1.2~2.5 公尺,直立,根莖粗大,各節密生粗毛葉片長度 30~60 公分,寬 1~1.5 公分;葉鞘被疣狀短毛或無毛;葉舌長 0.4~0.6 公分。圓錐花序,小穗長度約 0.3 公分,鈍形,帶紫紅色或具紫斑。穎不等長;外穎約小穗的 1/3 長;內穎具 5 條脈;上位外稃具橫紋,草色。每年 5~10 月遍生於全省低海拔向陽地區花果期 8~10月。
更多 大黍從 1908 年自菲律賓引入臺灣後,原本作為牧草之用,被廣泛的種植在中部大肚台地上,當時日本政府將臺灣作為南進的基地,種植大量的大黍以作為馬匹的糧草,故當地人將大黍稱之為「馬草」。時至今日,山谷中僅剩幾戶飼養牛隻、羊隻的農牧戶,以放牧的方式持續讓家畜取食大黍。但每當十月「縮水」作用的影響,大黍逐漸大量的枯黃,接近稜脊的植株首先發難,枯萎現象往山谷漸次延伸,隔年一月大致可發現幾乎全數乾枯癱。觀察大黍草一年四季的生命週期,大黍草在秋冬之際莖部以上就開始枯萎,極易著火,引起火燒山,使得原本雜生在一起的相思樹遭受魚池之殃而被燒死。每到春天大黍草總能迅速重新萌芽、茁壯,秋冬一到又將枯萎而致在度引起火燒山,如此年復一年的火燒行徑,謂之「循環性火燒山」。大黍這種植物夏季在高速公路沿線從南到北都可看到它的蹤跡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8091060 大黍
鄭武燦 編著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3565大黍  p1783 國立編譯館 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10(1) 卷 214 頁  PDF 大黍
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黍  大黍

攝地點: 后里七星農場近三豐路旁,高速公路沿線從南到北都可看到它的蹤跡(940518-105072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