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草鳳尾蕨 | |||||||||||||||||||||
|
‧中文名稱: | 天草鳳尾蕨 |
‧英文名稱: | Disparate Brake |
‧學 名: | Pteris dispar Kunze Pteris taiwaniana Masamune & Suzuki |
‧科 名: | 鳳尾蕨科(Pteridaceae)鳳尾蕨屬(Pteris) |
‧別 名: | 天草鳳尾蕨,天草蕨、高砂甘草蕨、甘草蕨,刺齒半邊旗(蕨類名詞及名稱),刺齒鳳尾蕨、長尾鳳尾蕨 |
‧原產地: | 中國、日本及琉球。 |
‧分布: | 台灣台北、苗栗、台中、南投、高雄,山野林下及石縫間。 |
‧用 途: | 1. 觀賞用:葉形像一排展翅的蝴蝶,極具觀賞價值。2. 藥用:性味:全草:苦、澀、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用,散瘀生肌,止血。主治泄瀉,痢疾,腮腺炎,風濕痛,瘡毒,跌打損傷,蛇咬傷。 |
‧莖: | 植株高 30~80 公分;根狀莖斜向上,粗 0.7~1.0 公分,先端及葉柄基部被黑褐色鱗片鱗片先端纖毛狀並稍捲曲。 |
‧葉: | 葉簇生 (10~15片),近二型;柄長 15~40 公分,基部粗約 0.2 公分,與葉軸均為栗色,有光澤;葉片卵狀長圓形,長 25~40 公分,寬 15~20 公分,二回深裂或二回半邊深羽裂;頂生羽片披針形,長 12~18 公分,基部寬 2~3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篦齒狀深羽狀幾達葉軸,裂片 12~15 對,對生,開展,彼此接近,闊披針形或線披針形,略呈鐮刀狀,長 1~2 公分,寬 0.3~0.5 公分,先端鈍或有時急尖,基部下側不下延或略下延,不育葉緣有長尖刺狀的鋸齒;側生羽片 5~8 對,與頂生羽片同形,對生或近對生斜展,下部的有短柄,長 6~12 公分,基部寬 2.5~4 公分,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偏斜,兩側或僅下側深羽裂幾達羽軸,裂片與頂生羽片的同形同大,但下側的較上側的略長,並且基部下側一片最長,斜向下,有時在下部 1~2 對羽片上再一次篦齒狀羽裂。羽軸下面隆起基部栗色;上部禾稈色,上面有淺栗色的縱溝,縱溝兩旁有齧蝕狀的淺灰色狹翅狀的邊,側脈明顯,斜向上,二叉,小脈直達鋸齒的軟骨質刺尖頭。葉乾後草質,綠色或暗綠色,無毛。 |
‧花: | |
‧果: | 孢子囊堆線型,位於裂片兩側邊緣。 |
‧特徵: | 地上生,莖短直立或斜生,具鱗片,頂端及葉柄基部披銼形鱗片。二回羽狀複葉,叢生;葉柄長 20~35 公分,紅褐色,有光澤,橫切面呈三角形;葉片長約 20~40 公分,寬 6~15 公分,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側生羽片 3~8 對,上側全緣至不規則羽裂,下側則呈規則之羽狀深裂;羽片三角狀披針形,長尾頭,羽裂幾達中肋,裂片寬達 0.3 公分,最上羽片最大,葉緣及裂片頂端皆具齒牙,側脈分歧,小脈伸到鋸齒內。孢子囊堆沿著羽片邊緣作線狀分布,僅頂端無分布。孢子繁殖。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19006080 天草鳳尾蕨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寺北側步道中段。(94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