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 |||||||||||||||||||||
山奈-花 | |||||||||||||||||||||
|
‧中文名稱: |
山柰 更多山柰 |
‧英文名稱: | Sand Ginger,Aromatic Ginger,Resurrection Lily,Capoor Cutch |
‧學名: |
Kaempferia galanga Linn. |
‧科名: | 薑科(Zingiberaceae)山柰屬(Kaempferia) |
‧別名: | 三柰子『海上方』,三奈『精要』,山柰、山辣『綱目』,三藾『越南筆記』,沙薑『采藥錄』,土麝香(雲南),番鬱金、埔薑花 |
‧原產地: | 印度,中國廣東、廣西、雲南;並泛布亞洲南部及東南亞熱帶地區。臺灣最早於 1930 年由鍾永立氏從越南引入。 |
‧分佈: | 各地零星栽培。 |
‧用途: | 1.食用:秋至春季間地上部枯萎時採收,採二年生之根莖,洗淨,切片,硫磺薰後,曬乾,不宜烘乾,以免散失香氣,稱山柰。莖可作食品香料,甚佳。2.作調味香料用:從根莖中提取出來的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定香力強。3.藥用: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行氣溫中,消食,止痛。治胸膈脹滿,脘腹冷痛,寒濕吐瀉,跌打損傷,牙痛。根莖有溫中,消食,行氣,止痛,去穢氣之效。治心腹冷痛,胸腹脹滿,胃寒疼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泄瀉腹痛,寒濕霍亂,牙痛,雀斑,百日咳,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 |
‧莖: | 根莖塊狀,單生或數枚連接,淡綠色或綠白色,芳香。 |
‧葉: |
葉通常 2 片貼近地面生長,近圓形,長 7~13 公分,寬 4~9 公分,無毛或於葉背被稀疏的長柔毛,乾時於葉面可見紅色小點,幾無柄;葉鞘長 2~3 公分。 |
‧花: |
花 4~12 朵,半藏於葉鞘中;苞片披針形,長 2.5 公分;花白色,有香味,易凋謝;花萼約與苞片等長;花冠管長 2~2.5 公分,裂片線形,長 1.2 公分;側生退化雄蕊倒卵狀楔形,長 1.2 公分;唇瓣白色,基部具紫斑,長 2.5 公分,寬 2 公分,深 2 裂至中部以下;雄蕊無花絲,藥膈附屬體正方形,2 裂。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長橢圓形。花果期 6~10 月。 |
‧特性: |
多年宿根草本;根狀莖塊狀,具芳香。葉 2~4 片叢生,幾無柄,具葉鞘,常貼近地面,葉片近圓形或廣圓形,長 6~12 公分,寬 3~9 公分,基部鈍圓形,頂端稍急尖,全緣或略微波緣,背面疏生長柔毛;乾燥後葉面呈紅色小點。花 6~12 朵頂生莖上,半藏於葉鞘內,陸續單朵開放,花白色,瓣片基部常具紫色條斑紋,有香味,易凋謝;萼管長約 2.5 公分,花管長約 2.5 公分,裂瓣條形,長約 1.2 公分,唇瓣長約 2.5 公分,寬約 2 公分,深裂;雄蕊無絲;子房下味,具 2 枚棒狀附屬體,花柱細長,柱頭盤狀。果實為蒴果,長橢圓形。花果期 6~10 月。 |
‧更多: | *山奈、山柰和三奈、山柰:依照康熙字典的解釋:『柰』果也(說文解字),柰有青、白、赤三種(廣韻),『奈』同『柰』。 |
‧更多資料: |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5)247山柰
p286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 第 16(2) 卷 41 頁 PDF 山柰 https://baike.baidu.com/item/山柰/5180972 山柰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山柰 山柰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番鬱金 92年10月140頁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藥用植物園(1001116-102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