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蘇花

山蘇花02.JPG
山蘇花02
山蘇花08.JPG
山蘇花08
山蘇花10.JPG
山蘇花10
山蘇花12.JPG
山蘇花12
山蘇花14.JPG
山蘇花14
山蘇花16.JPG
山蘇花16
山蘇花18.JPG
山蘇花18
山蘇花-孢子00.JPG
山蘇花-孢子00
山蘇花-孢子01.JPG
山蘇花-孢子01
山蘇花-幼葉01.JPG
山蘇花-幼葉01
山蘇花-幼葉03.JPG
山蘇花-幼葉03
山蘇花-幼葉05.JPG
山蘇花-幼葉05
山蘇花24.JPG
山蘇花24
山蘇花25.JPG
山蘇花25
山蘇花-孢子03.JPG
山蘇花-孢子03
山蘇花-孢子04.JPG
山蘇花-孢子04
山蘇花-孢子06.JPG
山蘇花-孢子06
山蘇花-葉基01.JPG
山蘇花-葉基01
山蘇花-葉基03.JPG
山蘇花-葉基03
山蘇花-葉基05.JPG
山蘇花-葉基05
山蘇花-葉基06.JPG
山蘇花-葉基06

‧中文名稱:

山蘇花                                               更多山蘇花

‧英文名稱: Bird's-nest fern

‧學名:

Asplenium antiquum Makino
Neottopteris antiqua (Makino) Masamune
大鱗巢蕨(海南植物志)

‧科名:

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鐵角蕨屬(Asplenium)

‧別名:

山蘇花(臺灣植物志)鳥巢蕨巢蕨歪頭菜、鳥巢羊齒、雀巢羊齒、山蘇、七星劍(廣西)、尖刀如意蕨(雲南)、老鷹七(貴州),大鱗巢蕨(海南植物志)
‧原產地: 日本、韓國、台灣。
‧分布: 台灣廣泛分布於全島中海拔山區森林內,著生於潮濕環境之林下樹幹或岩石上,數量中等偏多。
‧用途: 1.盆栽、寄植觀賞等。其葉片為優良花材。山地同胞取其芽搗碎敷創傷,而且捲曲嫩葉可炒、煮食,亦可以煮稀飯和做泡菜。2.藥用:性味:全株:苦、溫。效用:利水通淋,強筋壯骨,活血袪瘀。治淋病,跌打損傷,骨折,頭痛,陽萎
‧莖: 植株高 80~100 公分;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約 2 公分,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 1 公分,先端漸尖,全緣,薄膜質,深棕色,稍有光澤。

‧葉:

葉簇生;柄長 2~7 公分,粗約 0.7 公分,禾稈色或暗棕色,木質,乾後下面為半圓形隆起,上面有闊縱溝,表面平滑不皺縮,兩側有狹翅,基部被闊披針形深棕色鱗片,向上光滑;葉片闊披針形,長 75~98 公分,先端漸尖,中部最寬處為 6.5~8.5 公分,向下逐漸變為狹長而下延,葉邊全緣併有軟骨質的狹邊,乾後略反捲;主脈兩面均隆起,上面下部有闊縱溝,表面平滑不皺縮,暗棕色,光滑;小脈兩面均稍隆起,斜展,分叉或單一,平行,相距約 0.1 公分;葉革質,乾後棕綠色或淺棕色,兩面均無毛。

‧花:

 
‧果實: 孢子囊群線形,長 3~4 公分,生於小脈的上側,自小脈基部以上行遠離葉邊不遠處,彼此以寬的間隔分開,葉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蓋線形,淺棕色或灰棕色,厚膜質,全緣,宿存。

‧特性:

莖粗短而直立。葉叢生,不具葉柄,覆瓦狀排列呈鳥巢狀,著生於潮濕環境之林下樹幹或岩石上;葉為長橢圓形全緣之單葉,長可達 70 公分以上,寬約 10 公分,葉身向下延伸至基部,頂端尖;葉軸表面有溝,背面呈圓弧狀隆起;側脈單一或分叉一次,平行,在葉緣處連合,形成網眼。孢膜長線形,長在葉軸側脈的上側,長約 4 公分,幾達葉緣,朝葉尖之一側開裂。本種之葉比較剛硬,常斜上生長。 山蘇花之栽培與利用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9001030 山蘇花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巢蕨 257頁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19 巢蕨 p20 台北南天書局(參考)
中國植物誌 第 4(2) 卷 136 頁 PDF 大鱗巢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大鱗巢蕨 大鱗巢蕨
https://zh.wikipedia.org/zh-mo/大鱗巢蕨 大鱗巢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巢蕨 92年10月69頁

‧拍攝地點:

明池森林遊樂區(101101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