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麻 | |||||||||||||||||||||
|
‧中文名稱: |
山黃麻 山黃麻的花 |
‧英文名稱: | India-charcoal Trema |
‧學名: |
Trema
orientalis (L.)
Blume |
‧科名: |
榆科(Ulmaceae)山黃麻屬(Trema) |
‧別名: |
山羊麻、麻布樹、檨仔葉公、山王麻、山油麻,異色山黃麻(中國植物誌)、Garahon(泰雅)、Pohada(布農) |
‧原產地: |
台灣產全島低海拔山區及河床。印度、華南、馬來西亞 、琉球、日本、澳洲、菲律賓、小笠原群島。 |
‧分布: | 臺灣全島海拔 500 公尺以下山麓或崩塌區。 |
‧用途: |
1. 木材可製火柴桿、薪炭木、木屐造紙。2. 園藝水土保持樹種:山黃麻可作為水土保持的速生樹 種、綠化植栽、公園樹種、庭園栽植、添景樹等。3. 食料:葉子可做水鹿的食料。4.食用:其嫩葉、花穗及果實可食用。4.藥用:性味:根、葉:澀、平。效用:根:散瘀,消腫,止血。治長胃出血,尿血,各種外傷出血。根的皮、葉子可入藥,可以健脾利水、化瘀生新、清涼、止痛止血。 |
‧莖: | 喬木,高達 20 公尺,胸徑達 80 公分,或灌木;樹皮淺灰至深灰色,平滑或老幹上有不規則淺裂縫,小枝灰褐色,混生有較長的近直立的單細胞毛與較短的但交織的常為多細胞的毛,嫩梢上的較密。 |
‧葉: | 葉革質,堅硬但易脆,卵狀矩圓形或卵形,長 10~18 (~22) 公分,寬 5~9 (~11) 公分,先端常漸尖或銳尖,基部心形,多少偏斜,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異色,乾時葉面淡綠色或灰綠色,稍粗糙,常有皺紋,葉背灰白色或淡綠灰色,密被絨毛(氈毛),混生有較稀疏、直立、較長的單細胞毛與緊密交織的較短的常爲多細胞的毛(乾時有的變紅色),基出脈 3,其側生的一對達葉片的中上部,側脈 4~6 對,在近邊緣不明顯網結;葉柄長 0.8~2.0 公分,毛被同嫩枝;托葉條狀披針形,長 0.5~0.9 公分。 |
‧花: |
花為聚繖花序,腋生;花雜性或兩性;雄花序長 1.8~2.5 (3.5) 公分,具花被與雄蕊各 5 枚;雄花直徑 0.15~0.2 公分,幾乎無梗;花被片卵狀矩圓形,黃綠色,外面被微毛,邊緣有緣毛退化雌蕊倒卵狀圓錐形,稍壓扁,在基部有一圈曲柔毛;雌花序長 1~2.5 公分;雌花具梗,花被片 5~4,三角狀卵形,長0.1~0.15公分,外面疏生細毛,以後脫落,具緣毛;子房無柄,柱頭 2 歧,被毛。花期 3~5 (~6)月。 |
‧果實: | 果實為核果,卵狀球形或近球形,稍壓扁,直徑 0.25~0.35 公分,長 0.3~0.5 公分,成熟時稍皺,黑色,具宿存的花被。種子闊卵珠狀,稍壓扁,直徑 0.2~0.3 公分。果期 6~11 月。 |
‧特徵: |
山黃麻為自生平地或海拔五百公尺以下最常見的落葉大喬木,為生長快速的陽性先驅樹種,在全台低海拔的山坡崩塌地或干擾地裡,樹形擴張快速,常形成次生林冠層的樹種。樹皮平滑,呈灰褐色,小枝有短柔毛。葉互生,卵形,頭尖腳鈍,有細齒,兩面具剛毛。花為聚繖花序,腋生,花被黃綠色。核果,內果皮堅硬,徑約 0.3 公分,黑熟。 |
‧更多資料: |
http://plant.tesri.gov.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307003020
山黃麻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后里馬場往毘盧寺途中。(92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