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岩生秋海棠 更多岩生秋海棠 |
‧英文名稱: | Chinese Begonia |
‧學 名: | Begonia
ravenii
C. I Peng & Y. K. Chen Begonia ravenii Peng & Chen Begonia sinensis auct. non Dc. Begonia sinensis DC. |
‧科 名: | 海棠科(Begoniaceae)秋海棠屬(Begonia) |
‧別 稱: | 岩生秋海棠,中華秋海棠、珠芽秋海棠、球根秋海棠 |
‧原產地: | 台灣。 |
‧分布: | 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 90 至 1,500公尺處皆可見其蹤跡,惟均屬零星分布,族群數量稀少,且其生長地點多為陡峭之岩壁上較潮濕或蔽蔭處 。 |
‧用 途: | 觀賞 |
‧莖: | 具匍匐莖之草本植物,其塊莖近球形直徑約 2 公分;莖肉質多汁,常帶紅色,可至 50 公分高, 0.7 公分寬,光滑,匍匐莖約 0.4 公分寬, 3.5 公分長,光滑。 |
‧葉: | 葉互生,綠色,紙質至近肉質,歪卵形,可至 27 公分長,18 公分寬,葉面有細微散生的絨毛,葉背光滑,頂端近尖形至銳尖形,邊緣不規則鋸齒,基部不等心形,成熟葉常淺裂,葉脈掌狀, 6~9 脈,葉柄綠色或有時帶紅色,可至 16 公分長,5.5 公分寬;有成對之苞片,淡綠色,薄紙質,狹卵形或橢圓形,0.85~1.2 公分長, 0.5~0.7 公分寬,頂端銳形,邊緣鋸齒,光滑,早落。 |
‧花: | 花序腋生,雌雄同株,二歧聚繖花序,雄蕊先熟,花軸可至 17 公分長,直立至懸垂;雄花具花被片 2,粉紅色,心形, 1.2~2.2 公分長,1.4~2.0 公分寬,開展,邊緣常輕微反曲,雄蕊 20~37,黃色,高爾夫球狀, 0.37~0.4 公分長,花藥倒卵圓形;雌花花被片 2(稀為3),粉紅至淡紫色,正扁圓形,1.2~1.5 公分寬,基部稍心形,花柱 3,黃色,子房 3室,3 翅,中軸胎座 。染色體數為 n=18。 |
‧果: | 果序可至 27 公分長,果柄 3.8~9 公分長,蒴果三角形具翅(翼),三翼近於等寬;種子多數細微,狹卵形,珠孔端具明顯之隘縮。 |
‧特徵: | 為多年生具匍匐莖之草本植物,其塊莖近球形直徑約 2 公分;莖肉質多汁,常帶紅色,可至 50 公分高, 0.7 公分寬,光滑,匍匐莖約 0.4 公分寬, 3.5 公分長,光滑。葉互生,綠色,紙質至近肉質,歪卵形。本種最主要的特徵在於直立之植株基部具有球莖,並由此產生數走莖,走莖末端復生成新植株;莖葉於秋冬結果實後凋落,春季復生。本種植物據目前採集紀錄所知,從苗栗以南至高雄的海拔 90 至 1,500 公尺處皆可見其蹤跡,惟均屬零星分布,族群數量稀少,且其生長地點多為陡峭之岩壁上較潮濕或蔽蔭處,生育環境條件不佳,並有一部分之生育地接近人為開墾地,稍不留意,恐導致消失,為免將來有所遺憾,實宜進行族群調查,確知其分布概況與生長情形,如有必要,則應儘早制訂措施,保護其物種不致滅絕。 |
‧更多: | 岩生秋海棠,是中央研究院植物所博士彭鏡毅和學生陳永寬在1998年發表的新品種,是草本植物,具走莖,長柄單葉,花粉紅色、雌雄同株、有翅果。其中走莖、兩枚苞片等特性,與其他原生種秋海棠不同。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53001340 岩生秋海棠 |
‧拍攝地點: | 台中石岡鄉往食水坑途中山壁(941016);高樹保種中心-花-實(111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