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薑蕨

崖薑蕨01.jpg
崖薑蕨01
崖薑蕨00.jpg
崖薑蕨00
崖薑蕨02.jpg
崖薑蕨02
崖薑蕨03.jpg
崖薑蕨03
崖薑蕨04.jpg
崖薑蕨04
崖薑蕨05.jpg
崖薑蕨05
崖薑蕨07.jpg
崖薑蕨07
崖薑蕨09.jpg
崖薑蕨09
崖薑蕨11.jpg
崖薑蕨11
崖薑蕨-葉基00.jpg
崖薑蕨-葉基00
崖薑蕨-葉基01.jpg
崖薑蕨-葉基01
崖薑蕨-葉基02.jpg
崖薑蕨-葉基02
崖薑蕨-葉基03.jpg
崖薑蕨-葉基03
崖薑蕨-葉基05.jpg
崖薑蕨-葉基05
崖薑蕨-葉基06.jpg
崖薑蕨-葉基06
崖薑蕨-葉正00.JPG
崖薑蕨-葉正00
崖薑蕨-山蘇0.jpg
崖薑蕨-山蘇0
崖薑蕨-山蘇1.jpg
崖薑蕨-山蘇1
崖薑蕨-孢子00.JPG
崖薑蕨-孢子00
崖薑蕨-孢子02.JPG
崖薑蕨-孢子02
崖薑蕨-孢子03.JPG
崖薑蕨-孢子03

中文名稱:

崖薑蕨                                           更多崖薑蕨

英文名稱:

Rock-ginger Fern

學    名: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ex Hook.) Copel.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Wall.) Ching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Mett.) Ching
Pseudodrynaria coronans Ching

科    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崖薑蕨屬(Pseudodrynaria)

別    稱:

崖薑蕨,崖薑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薑、骨碎補、假猴薑、穿石劍、崖蕨、修飾蕨、伸薑、申薑、吊盆羊齒

原 產 地:

中國大陸、印度、尼泊爾、中南半島至馬來西亞,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可見。

分    布:

台灣全境低海拔,常著生於樹幹上,環繞樹幹生長,偶亦見生長在岩石上,崖薑蕨著生在其他植物的樹幹上生長,我們稱之為「著生植物」。

用    途:

藥用:性味:莖:苦、微澀、溫。效用:莖:袪風除溼,舒筋活絡。治風濕疼痛;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中耳炎。

莖:

附生植物,著生於高 7~10 公尺樹幹上,有時也長在低處岩石上或樹上;根莖粗大,徑 3~5 公分,匍匐狀環抱樹幹,密生褐色鱗片。

葉:

葉緊密排列,不具葉柄;葉片披針形,長 50~80 公分,寬 15~20 公分,一回羽狀分裂,革質,基部呈心形緊貼根莖;葉片上段羽狀深裂,裂片長三角形,末端尖;下段裂片三角形至橢圓形,末段鈍尖或圓;裂片與葉軸或裂片彼此之間易分離;葉脈明顯,裂片之主側脈相互平行,其間密布多排網眼,網眼中具分叉之游離小脈。

花:

 

果    實:

孢子囊群小而呈圓形,著生於近側脈的網眼內小脈的交叉點上,無孢膜。
特    性: 大形著生性蕨類,根莖粗大,匍匐狀,密生褐色鱗片。葉緊密排列,不具葉柄;葉片披針形,長 50~80 公分,寬 15~20 公分,一回羽狀分裂,革質,基部呈心形緊貼根莖;葉片上段羽狀深裂,裂片長三角形,末端尖;下段裂片三角形至橢圓形,末段鈍尖或圓;裂片與葉軸或裂片彼此之間易分離;葉脈明顯,裂片之主側脈相互平行,其間密布多排網眼,網眼中具分叉之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無孢膜。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5010 崖薑蕨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0181崖薑蕨p91 國立編譯館主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崖薑蕨 222頁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274 頁 PDF
崖薑
https://baike.baidu.com/item/崖薑/4839798 崖薑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崖薑蕨 92年10月62

拍攝地點:

台北縣三峽滿月圓森林遊樂區(98050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