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大埔石櫟

後大埔石櫟00.JPG
後大埔石櫟00
後大埔石櫟02.JPG
後大埔石櫟02
後大埔石櫟04.JPG
後大埔石櫟04
後大埔石櫟-莖05.JPG
後大埔石櫟-莖05
後大埔石櫟-枝01.JPG
後大埔石櫟-枝01
後大埔石櫟-葉1.jpg
後大埔石櫟-葉1
後大埔石櫟-葉2.jpg
後大埔石櫟-葉2

後大埔石櫟-花序2

後大埔石櫟-花序3
後大埔石櫟-花序37.JPG
後大埔石櫟-花序37

後大埔石櫟-雄花序00
後大埔石櫟-花序1.jpg
後大埔石櫟-花序1
後大埔石櫟-雄花00.JPG
後大埔石櫟-雄花00
後大埔石櫟-雌花09.JPG
後大埔石櫟-雌花09
後大埔石櫟-實1.jpg
後大埔石櫟-實1

後大埔石櫟-實5
後大埔石櫟-實19.JPG
後大埔石櫟-實19
後大埔石櫟-實2.jpg
後大埔石櫟-實2
後大埔石櫟-實3.jpg
後大埔石櫟-實3
後大埔石櫟-實4.jpg
後大埔石櫟-實4
後大埔石櫟-種仁1.jpg
後大埔石櫟-種仁1

‧中文名稱:

後大埔石櫟                               更多後大埔石櫟

‧英文名稱:

How-dah-pu Tanoak

‧學名:

Pasania cornea (Lour.) Liao
Pasania kodaihoensis Hayata (應紹舜)
Pasania kodaihoensis (Hayata) Li
Quercus cornea Lour.
Quercus kodaihoensis Hayata
Pasania cornea (Lour.) J. C. Liao
Lithocarpus corneus (Lour.) Rehder(
煙斗柯-中國植物誌)
‧科名: 殼斗科(Fagaceae)柯屬(Pasania)
‧別名: 後大埔石櫟、后大埔石櫟、后大埔柯、朱仔、杜仔,煙斗石櫟(台灣),煙斗柯,石錐、煙斗子(廣東),黃楮、黃櫧(廣西)
‧原產地: 產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南、貴州三省南部,廣西、廣東、雲南東南部及臺灣,越南東北部也有分佈。生於海拔約 1, 000 公尺以下山地常綠闊葉林中,陽坡或較乾燥地方也常見,為次生林常見樹種。
‧分佈: 台灣,生長於中部及南部低治中海拔的山地約 400~1,000 公尺處,叢林內;埔里、後大埔、屏東大樹林山及六龜扇平均有生產。
‧用途: 1.樹形亦優美,可供栽植為庭園樹種。2.木材用途:木質部的管孔在擴大鏡下甚明顯,寬木射線窄而密接,年輪不明顯,木材淡黃白色,質稍堅實,不耐腐,多作農具材,屬白椆類。蓄積量少,未見開發利用。3.堅果之種仁可食,無澀味。
‧莖:

喬木,高通常在 15 公尺以內,胸徑 15~40 公分,小枝淡黃灰色,無毛或被短柔毛,散生微凸起的皮孔;托葉披針形或線形,較遲脫落。

‧葉:

葉常聚生於枝頂部,紙質或革質,橢圓形,倒卵狀長橢圓形或卵形,長 4~20 公分,寬 1.5~7 公分,頂部漸尖或短突尖,基部楔形至近於圓,對稱或一側略短,葉緣有裂齒或淺波浪狀,很少兼有全緣,兩面同色,葉背被雨點狀、無色、半透明、甚細小(在 4 倍擴大鏡下可見)的鱗腺,側脈每邊 9~20 條,直達齒端,支脈纖細,彼此近於平行;葉柄長 0.5~4 公分。

‧花:

葇荑花序直立,雄性及雌性花分開生長;雄花序上雄花多數,密集生長;雄花長 0.15 公分,徑 0.2 公分;花被裂片 5~6 枚,表裡兩面均有柔毛;雌花通常著生於雄花序軸的下段,若全為雌花則花序長不過 10 公分;每 3 朵一簇,也常有單朵散生,花柱斜展,長約 0.2 公分。
‧果實: 殼斗碗狀或半圓形,高 2.2~4.5 公分,寬 2.5~5.5 公分,少有較少,則果序較長且有成熟殼斗多達 16 個,包著堅果約一半至大部分,小苞片三角形或斜四邊菱形,中央及兩側邊緣脊肋狀增厚且略隆起,形成規則的網紋,很少幾全與殼壁癒合而僅留痕跡,殼壁中部以下甚增厚,木質;堅果半圓形或寬陀螺形,頂部圓,平坦或中央略凹陷,很少無毛,果壁近角質,比殼壁厚,很少等厚,果臍占堅果面積一半至大部分,其上部的邊緣簷狀,子葉飽滿,4~8 淺裂。花期幾乎全年,盛花期 5~7 月,果次年約同期成熟。

‧特性:

後大埔石櫟的殼斗倒圓錐形,如老式之煙斗頭,乃有煙斗石櫟之稱。為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20~40 公分;樹皮灰黃褐色,通常厚 0.5 公分以內,外皮甚淺裂,內皮淡棕黃色,槽稜較淺,脊稜面較鈍,有少量聚合射線,縱向縫裂,皮孔小,不明顯;小枝條伸長,皮恐不明顯。葉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 8~15 公分,寬 2~4 公分,先端漸尖尾狀,基部漸狹或略鈍,厚紙質至薄革質,葉緣先端有稀疏的粗鋸齒,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 7~11 對;葉柄長 1~1.5 公分,多少具有毛茸。葇荑花序直立,雄性及雌性花分開生長;雄花序上雄花多數,密集生長;雄花長 0.15 公分,徑 0.2 公分;花被裂片 5~6 枚,表裡兩面均有柔毛;雌花單生或 2~3 枚叢生。殼斗圓錐形,長 2~2.5 公分,徑 3 公分,將堅果的 2/3 部份或幾全部包被,僅露出表面;苞鱗覆瓦狀,有毛茸,呈硬瘤狀突起;堅果半球形,長 2~3 公分,先端截斷狀,平滑,近中心處略凹入,種臍小,略突出。後大埔石櫟外形與小西氏石櫟相似,但後大埔石櫟之堅果先端近截形,被細絨毛,是兩者的明顯不同的地方。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7020 後大埔石櫟
應紹舜 臺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三卷 1.后大埔石櫟 p236 民850315出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053后大埔柯 p527 國立編譯館主編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twtrees/book3/40.htm 后大埔石櫟
中國植物誌 第 22 卷 128 頁  PDF   煙斗柯
https://baike.baidu.com/item/煙斗柯 煙斗柯

‧拍攝地點: 東勢林場苗圃區(1030101);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1031123);蓮華池(1070612)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