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葉羊耳蒜 | |||||||||||||||
|
‧中文名稱: |
心葉羊耳蒜 |
‧英文名稱: | Cordateleaf Twayblade |
‧學名: |
Liparis cordifolia Hook. f. |
‧科名: | 蘭科(Orchidaceae)羊耳蘭屬(Liparis) |
‧別名: | 心葉羊耳蒜(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銀鈴蟲蘭(臺灣蘭) |
‧原產地: | 產臺灣、廣西和雲南東南部。生於林中腐殖土豐富的地方,也見於岩縫或樹叉積土之處,海拔 1,000~2,000 公尺處。尼泊爾、錫金和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
‧分佈: | 台灣零星產於分布於海拔 300~2,000 公尺山區。通長生長於陰溼淋下或石壁上。 |
‧用途: | 1.觀賞:心葉羊耳蒜地生、石生或氣生都有,零星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尤其是溪邊)的樹叢或潮濕的林下,喜歡陰濕、苔蘚叢生的環境,適應力不差,台灣中部數量較多,花形、花色皆高雅怡人,可復育為野外坡地觀賞花卉並作為園藝觀賞植栽。 |
‧莖: | 地生草本。假鱗莖聚生,密集,卵形,稍壓扁,長 2~3 公分,直徑 0.5~1.2 公分,外被白色的薄膜質鞘。 |
‧葉: |
葉 1 枚,卵形至心形,長(3~)6~10(~17)公分,寬(2~)3.5~8(~14.5)公分,綠色或偶見白斑,膜質或草質,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並下延而成鞘狀柄,無關節;鞘狀柄長 2~3 公分,圍抱花葶基部。 |
‧花: |
花葶長 6~12(~25)公分,通常稍高出葉面,較少更高或稍短於葉;花序柄略扁,兩側有狹翅;總狀花序通常具10餘朵花,偶見多達數十朵或僅有數朵花;花苞片三角狀披針形,一般長 0.05~0.1 公分;花梗和子房長 0.6~1.0 公分;花綠色或淡綠色,常較密集;萼片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 0.6~0.7 公分,寬約 0.18 公分,先端鈍或急尖,具 3 脈,僅中脈較明顯,邊緣外捲;花瓣絲狀或狹線形,長 0.6~0.7 公分,寬約 0.05 公分,具 1 脈;唇瓣倒卵狀三角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略短,上部寬約 0.6 公分,先端截形並具短尖,兩側邊緣多少皺波狀,尤其在上部邊緣具齧蝕狀細齒,向基部變狹,近基部處有 1 凹穴,凹穴上方有 1 對不甚明顯的胼胝體,中脈粗厚並多少隆起;蕊柱長 0.4~0.5 公分,向前彎曲,上部有寬翅,基部膨大、肥厚;翅近方形,一側寬約 0.1 公分。花期 10~12 月。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長約 1 公分,橢圓形。 |
‧特性: |
心葉羊耳蒜地生、石生或氣生都有的草本植物。零星分布於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尤其是溪邊)的樹叢或潮濕的林下,喜歡陰濕、苔蘚叢生的環境,適應力不差,中部數量較多,分佈海拔高度為 250~2,000 公尺處。假鱗莖聚生,密集,卵形,稍壓扁,長 2~3 公分,直徑 0.5~1.2 公分,外被白色的薄膜質鞘。葉 1 枚,卵形至心形,長(3~)6~10(~17)公分,寬(2~)3.5~8(~14.5)公分,綠色或偶見白斑,膜質或草質,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並下延而成鞘狀柄,無關節;鞘狀柄長 2~3 公分,圍抱花葶基部。花葶長 6~12(~25)公分,通常稍高出葉面,較少更高或稍短於葉;花序柄略扁,兩側有狹翅;總狀花序通常具 10 餘朵花,偶見多達數十朵或僅有數朵花;花苞片三角狀披針形,一般長 0.05~0.1 公分;花梗和子房長 0.6~1.0 公分;花綠色或淡綠色,常較密集;萼片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 0.6~0.7 公分,寬約 0.18 公分,先端鈍或急尖,具 3 脈,僅中脈較明顯,邊緣外卷;花瓣絲狀或狹線形,長 0.6~0.7 公分,寬約 0.05 公分,具 1 脈;唇瓣倒卵狀三角形,與萼片近等長或略短,上部寬約 0.6 公分,先端截形並具短尖,兩側邊緣多少皺波狀,尤其在上部邊緣具齧蝕狀細齒,向基部變狹,近基部處有 1 凹穴,凹穴上方有 1 對不甚明顯的胼胝體,中脈粗厚並多少隆起;蕊柱長 0.4~0.5 公分,向前彎曲,上部有寬翅,基部膨大、肥厚;翅近方形,一側寬約 0.1 公分。花期 10~12 月。 |
‧參考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42074240
心葉羊耳蒜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梅峰台大農場(105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