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樹石葦

伏石蕨3.jpg
伏石蕨
3
伏石蕨4.jpg
伏石蕨4
伏石蕨6.jpg
伏石蕨6
抱樹石葦0.jpg
抱樹石葦0
抱樹石葦1.jpg
抱樹石葦1
抱樹石葦2.jpg
抱樹石葦2
抱樹石葦3.jpg
抱樹石葦3
抱樹石葦-孢子00.jpg
抱樹石葦-孢子00
抱樹石葦-孢子01.jpg
抱樹石葦-孢子01
抱樹石葦-孢子02.jpg
抱樹石葦-孢子02
抱樹石葦-孢子03.jpg
抱樹石葦-孢子03
抱樹石葦-孢子04.jpg
抱樹石葦-孢子04
抱樹石葦-孢子05.jpg
抱樹石葦-孢子05
抱樹石葦-孢子06.jpg
抱樹石葦-孢子06
抱樹石葦-孢子07.jpg
抱樹石葦-孢子07
抱樹石葦-孢子08.jpg
抱樹石葦-孢子08
抱樹石葦-孢子09.jpg
抱樹石葦-孢子09
抱樹石葦-孢子10.jpg
抱樹石葦-孢子10
抱樹石葦-孢子11.jpg
抱樹石葦-孢子11
抱樹石葦-孢子12.jpg
抱樹石葦-孢子12
抱樹石葦-孢子13.jpg
抱樹石葦-孢子13

中文名稱:

抱樹石葦

英文名稱:

Close-growing Pyrrosia

學名:

Pyrrosia adnascens (Sw.) Ching
Cyclophorus adnascens (Sw.) Desv.
Polypodium adnascens Sw.
‧科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石葦屬(Pyrrosia)

別名:

抱樹石葦,樹龍、風不動、抱樹龍(臺灣),上樹咳、上樹龜、石頭蛇(廣西)、抱樹石韋、貼生石葦、胎生石韋

原產地

亞洲熱帶至非洲熱帶地區,中國大陸南部、東南亞及台灣有分布。

分佈:

台灣全境山麓至低海拔山區,著生在低海拔樹幹或岩石上。
用途: 1. 園藝觀賞:植株型態特殊,良好的觀景植物。2.藥用:性味:葉:苦、甘、微寒。效用:葉:清熱利濕,散瘀解毒,利尿。治腮腺炎,蛇傷。
莖: 附生,根莖橫走,徑約 0.15 公分,圓柱形,攀緣在喬木上,根生,密生鱗片,鱗片卵形至披針形或盾形,黑褐色,邊緣顏色較淡,硬膜質,被緣毛。

葉:

葉二型,稍疏生;葉柄極短且硬,圓柱形,扁平,被星芒狀鱗片;葉片肉質,下表面被有星狀毛,上表面被少量星狀毛或光滑;營養葉長 5~10 公分,寬 0.5~1.5 公分,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鈍形,長度約為孢子葉的一半或更小;孢子葉長 10~20 公分,寬 1~2 公分,基部較寬。

花:

無花。
實: 孢子囊堆圓形,較小,著生在葉片上方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部分,覆蓋葉軸至葉緣部分,紅褐色,密生。

特性:

水龍骨科石葦屬,根莖橫走,圓柱形,密生黑褐色鱗片。葉二型,稍疏生;葉柄極短且硬,被星狀毛;葉片肉質,表面被有星狀毛,營養葉長 5~7 公分,寬 1~1.5 公分,倒卵形,基部楔形,先端鈍形,長度約為孢子葉的一半或更小;孢子囊群圓形,密生在孢子葉上方處。著生在低海拔樹幹或岩石上。風不動為民間藥材的名稱,除本種外,尚有水龍骨科的石韋,桑科的薜荔、愛玉子、珍珠蓮等的莖部,蘿藦科的蝙蝠藤的莖部等都有風不動的別名─邱年永。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6010 抱樹石葦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26樹龍 p26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82
抱樹石葦 p91 國立編譯館主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抱樹石葦 208頁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120 頁 PDF 貼生石韋
https://baike.baidu.com/item/貼生石韋/990846 貼生石韋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抱樹石葦 92年10月62頁

拍攝地點 苗栗縣三義鄉出關古道旁(950306)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