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抱莖短蕊茶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Camellia amplexifolia Merr. et Chun |
‧科名: |
茶科(Theaceae)茶屬(Camellia) |
‧別名: |
抱莖短蕊茶,越南抱莖茶 |
‧原產地: | 分佈於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國特有,但目前已瀕臨滅絕。 |
‧分布: |
栽培。 |
‧用途: |
1.尚未加以開發利用,可供為山茶科種源木用。 |
‧莖: | 灌木至小喬木,高可達 4 公尺,嫩枝無毛,褐色。 |
‧葉: |
葉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9~23 公分,寬 3~6.5 公分,先端稍窄而鈍,有時略尖,基部心形,抱莖,上面幹後綠褐色,無光澤,無毛,下面褐色,無毛,側脈 9~11 對,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突起,邊緣疏生細鋸齒,齒刻相隔 0.3~0.4 公分,無葉柄。 |
‧花: |
花頂生或腋生,花柄長 0.2~0.25 公分;苞片 2~3 片,貼近萼片,半圓形,長 0.15 公分,無毛;花萼5片,半圓形至圓形,長 0.3~0.5 公分,無毛,花瓣黃白色,6 片,長 0.6~0.7 公分,闊倒卵形,基部與花絲相連生;雄蕊極短,花絲大部分與花瓣相連,無毛,游離花絲長 0.1~0.2 公分,花藥卵圓形,長 0.1 公分;子房無毛,花柱長 0.3 公分,分離為 3 條。花期 5~6 月。 |
‧果實: | 蒴果扁圓形,徑 1~1.3 公分,果瓣 3,每瓣內有種子 1~2 枚;果皮厚約 0.17 公分;種子褐色,半球形,帶有毛茸。果期 10 月。 |
‧特性: |
灌木至小喬木,高可達 4 公尺,嫩枝無毛,褐色。葉革質,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 9~23 公分,寬 3~6.5 公分,先端稍窄而鈍,有時略尖,基部心形,抱莖,上面幹後綠褐色,無光澤,無毛,下面褐色,無毛,側脈 9~11 對,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突起,邊緣疏生細鋸齒,齒刻相隔 0.3~0.4 公分,無葉柄。花頂生或腋生,花柄長 0.2~0.25 公分;苞片 2~3 片,貼近萼片,半圓形,長 0.15 公分,無毛;花萼5片,半圓形至圓形,長 0.3~0.5 公分,無毛,花瓣黃白色,6 片,長 0.6~0.7 公分,闊倒卵形,基部與花絲相連生;雄蕊極短,花絲大部分與花瓣相連,無毛,游離花絲長 0.1~0.2 公分,花藥卵圓形,長 0.1 公分;子房無毛,花柱長 0.3 公分,分離為 3 條。花期 5~6 月。蒴果扁圓形,徑 1~1.3 公分,果瓣 3,每瓣內有種子 1~2 枚;果皮厚約 0.17 公分;種子褐色,半球形,帶有毛茸。果期 10 月。模式標本採自海南保亭縣太平嶺的張槎村,海拔 330 公尺的山谷疏林中。 |
‧更多資料: |
中國植物誌
第 49(3) 卷 099 頁
PDF
抱莖短蕊茶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特展室(1030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