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蠅草

捕蠅草00.JPG
捕蠅草00
捕蠅草01.JPG
捕蠅草01
捕蠅草04.JPG
捕蠅草04
捕蠅草06.JPG
捕蠅草06
捕蠅草07.JPG
捕蠅草07
捕蠅草11.JPG
捕蠅草11
捕蠅草13.JPG
捕蠅草13
捕蠅草15.JPG
捕蠅草15
捕蠅草16.JPG
捕蠅草16
捕蠅草17.JPG
捕蠅草17
捕蠅草18.JPG
捕蠅草18
捕蠅草19.JPG
捕蠅草19
捕蠅草20.JPG
捕蠅草20
捕蠅草21.JPG
捕蠅草21
捕蠅草22.JPG
捕蠅草22
捕蠅草23.JPG
捕蠅草23
捕蠅草24.JPG
捕蠅草24
捕蠅草25.JPG
捕蠅草25
捕蠅草26.JPG
捕蠅草26
捕蠅草27.JPG
捕蠅草27
捕蠅草28.JPG
捕蠅草28

中文名稱:

捕蠅草                                           更多捕蠅草
英文名稱: Venus Flytrap

學名:

Dionaea muscipula
‧科名: 茅膏菜科(Droseraceae)捕蠅草屬(Dionaea)
別名: 捕蠅草,蒼蠅的地獄(日本別名)
產地: 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分佈: 臺灣引進作為園藝觀賞用
用途: 1. 園藝觀賞用。
莖: 捕蠅草的比較短而且不發達,主要的功能就是吸取水份。正常的莖也短小,連著葉柄並不明顯,不過在生長過程中地下會發育出鱗莖,這也是屬於演化過的一種變態莖

葉:

捕蠅草的葉片是由中心的部份長出,屬於輪生的葉子,呈蓮座狀以叢生的型態生長。中央長出來扁平狀或細線狀甚像翅膀形狀的是屬於葉柄的部份,原生種的葉柄是扁平的如葉片一般,因為反而像是葉子,所以也稱為假葉。葉柄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部份,整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呈紅色或是橘色,愈靠近葉緣的地方無柄腺就愈少,這部份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吸收其養份的部位。葉緣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目的用於防止昆蟲掙脫以及葉瓣的黏合。這種葉子擁有捉補昆蟲特殊的功能以及特殊的模樣,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因為葉子是由中央長出,所以越外層的葉子就會越老。捕蟲葉由中央分開,形似貝殼一樣為兩瓣的構造,長約 2~3 公分。葉片內側一般的原生種為橙色、紅色或紫色,主要是因為消化腺體的色素(花青素)成分影響(光合作用時光線充足),也有些因為生長環境影響沒有色素產生,這時葉子就會比較接近黃綠色。兩瓣均等的葉片內側長有數對(一般是三至五對)細小而且敏感的「感覺毛」。

花:

由初夏到盛夏是捕蠅草的開花時期,初期時會由長出花莖,每個花莖約有 5~10 個花苞,屬於標準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開出白色的花朵。原則上每株花只會開出一個花莖,但視其生長環境以及養份是否足夠,有時也有些會有兩個花莖。一般正常狀況之下大都為 5 片花瓣以及 5 花萼,偶爾也會有 6 花瓣的變異株。雄蕊約有十數根,中央會有一根雌蕊,擁有分叉狀的柱頭。
果實: 蒴果,種子多數,圓形,黑色。

特性:

全世界的食蟲植物共有七科,約五百種。較常見的有捕蠅草、毛氈苔、豬籠草、捕蟲菫、瓶子草、土瓶草等。捕蠅草又稱蠅獄,原生地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及佛羅里達州的溼地上,身高約 10 公分左右,沒有顯著的莖,葉子直接從根部叢生,伸展出兩片可向中間折疊的葉片,葉子末端特化成蚌殼狀的構造,葉緣處還長著針狀的刺毛,葉片裡面,通常長有三對短的感覺毛,即為捕蠅草的捕蠅器。因栽培容易,現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以供觀賞用。捕蠅草捕蟲的機制:昆蟲進入葉子,觸碰到感覺毛約二分之一秒內,葉子就好像獵人捕捉動物用的鐵夾子般,快速閉合,將獵物緊緊關起來,奇妙的是,昆蟲第一次觸碰感覺毛時,葉子沒有反應,等第二次觸碰時才會合起來,此時昆蟲也剛好爬到葉子中央了,葉子內面長滿了腺毛,能分泌消化液將昆蟲消化吸收,約十天後葉子就會再度張開。

‧更多

夏洛特 食蟲植物觀賞與栽培圖鑑  捕蠅草 商周出版. 2007
https://baike.baidu.com/item/捕蠅草/984637 捕蠅草
https://zh.wikipedia.org/zh-tw/捕蠅草 捕蠅草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us_flytrap Dionaea muscipula

拍攝地點: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自然學友之家(106100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