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櫚 | |||||||||||||||||||||
|
‧中文名稱: |
斐濟櫚 更多斐濟櫚 |
‧英文名稱: | Fiji Fan Palm,Viu |
‧學名: |
Pritchardia pacifica Seem & H. A. Wendl. |
‧科名: | 棕櫚科(Arecaceae)斐濟櫚屬(Pritchardia ) |
‧別名: | 斐濟梠、太平洋棕、斐濟金棕 |
‧原產地: | 斐濟、薩摩亞諸島;為常見樹種,1937 年引進台灣。 |
‧分佈: | 常被栽植於公園供綠化觀賞用。 |
‧用途: | 1. 庭園樹或行道樹綠化觀賞用:植株適合盆栽及庭園觀賞,幼株盆栽,葉面翠綠,葉姿青翠美觀;植株靜雅,適合庭植或栽植於公園作綠化觀賞用。 |
‧莖: | 單幹修長,高 10 公尺,徑 30 公分,通常平滑,基部膨大。 |
‧葉: |
葉頂生,樹冠優美球形;葉柄長 1 公尺,粗壯稍扁平,圓滑無刺,基部有褐色棕櫚纖維;掌狀葉大形,長 1.5 公尺,寬 1.3 公尺,略呈圓形,先端淺裂,裂片約 90,多褶襞,鮮綠色,硬挺,新葉被以褐白色纖毛。 |
‧花: |
雌雄同株,花單性;肉穗花序自葉腋間生出,長 1 公尺,具佛焰苞,花被片 6 枚,2 列,花萼 3 枚,離生,花冠黃褐、黃綠色,雄蕊 3~6 枚,花藥丁字形,雌蕊心皮 3 枚,離生或基部合生,柱頭 3 裂,子房上位,1~3 室,無柄,胚珠單生,中軸或邊緣胎座。 |
‧果實: | 果實為核果,堅果狀,橢圓形,徑 1 公分,熟果紫黑色,不開裂,肉質,內果皮堅硬,果梗長,結實豐。 |
‧特性: |
喜高溫多溼、陽光充足環境,莖單幹型,莖直挺,樹幹粗大,高 8~10 公尺,不分枝。單葉,大型,集中於莖幹頂端,聚集成冠蓋狀,樹冠優美,葉互生,葉掌狀扇形,葉面褶皺,先端細裂,葉面翠綠,幼株和成株的葉片差異大,葉柄長,堅韌,葉柄基部擴大成纖維狀的鞘。單性花,雌雄同株,肉穗花序,分枝,自葉腋間生出,具佛焰苞,花被片 6 枚,2 列,花萼 3 枚,離生,花冠黃褐、黃綠色,雄蕊 3~6 枚,花藥丁字形,雌蕊心皮 3 枚,離生或基部合生,柱頭 3 裂,子房上位,1~3 室,無柄,胚珠單生,中軸或邊緣胎座。核果,堅果狀,近球形、圓形,熟果紫黑色,不開裂,肉質,內果皮堅硬,果梗長。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9180610
斐濟櫚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10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