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桿蕨

方桿蕨00.JPG
方桿蕨00
方桿蕨01.JPG
方桿蕨01
方桿蕨03.JPG
方桿蕨03
方桿蕨04.JPG
方桿蕨04
方桿蕨06.JPG
方桿蕨06
方桿蕨07.JPG
方桿蕨07
方桿蕨08.JPG
方桿蕨08
方桿蕨-幼葉00.JPG
方桿蕨-幼葉00
方桿蕨-幼葉01.JPG
方桿蕨-幼葉01
方桿蕨-幼葉02.JPG
方桿蕨-幼葉02
方桿蕨-幼葉03.JPG
方桿蕨-幼葉03
方桿蕨-幼葉04.JPG
方桿蕨-幼葉04
方桿蕨-幼葉05.JPG
方桿蕨-幼葉05
方桿蕨-幼葉07.JPG
方桿蕨-幼葉07
方桿蕨-羽葉00.JPG
方桿蕨-羽葉00
方桿蕨-羽葉01.JPG
方桿蕨-羽葉01
方桿蕨-羽葉02.JPG
方桿蕨-羽葉02
方桿蕨-羽葉03.JPG
方桿蕨-羽葉03
方桿蕨-孢子00.JPG
方桿蕨-孢子00
方桿蕨-孢子01.JPG
方桿蕨-孢子01
方桿蕨-孢子08.JPG
方桿蕨-孢子08

中文名稱:

桿蕨                                           更多方桿蕨
英文名稱:  

學名:

Glaphyropteridopsis erubescens (Hook.) Ching
Cyclosorus erubescens (Hook.)
Thylypteris erubescens (Wall. ex Hook.) Ching
‧科名: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方桿蕨屬(Glaphyropteridopsis)
別名: 方桿蕨,大葉金星蕨
原產地 中國大陸西南部、越南北部、馬來西亞、緬甸北部、錫金、不丹、尼泊爾、印度北部、菲律賓、日本南部及台灣均有分布。
分佈: 台灣中央山脈 海拔約 1,000 公尺中海拔潮濕森林可見;地生,常見長在溪谷地區,多成叢出現
用途: 1.園藝造景植栽:植株造型清新,橫走的根莖部位粗肥,讓崖壁邊坡更添綠意,令人驚豔;適合大景區造景。
莖: 植株高 2~3 公尺或更高,根狀莖粗壯,橫臥,木質,光滑。

葉:

葉簇生;葉柄長 1~2 公尺,粗 1 公分以上,有稜,通體光滑無毛,禾稈色,常飾以微紅色;葉片長 1~2 公尺,中部寬 25~50 公分,先端漸尖,並爲羽裂,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深裂或近二回羽狀;羽片 40~50 對,對生,無柄,與葉軸以直角相交,相距約 3 公分,下部數對強度斜向上,相距 4~5 公分,基部變狹;中部羽片近平展,長 (10) 20~30 公分(或更長),寬 (1.5)2.5~4 公分,線形,漸尖頭,基部平截,緊靠羽軸,羽裂幾達羽軸兩側的狹翅(翅寬約 0.1 公分);裂片多對(約 50 對),篦齒狀排列,近平展,線狀披針形,略呈鐮刀狀,長 1.4~2 公分,寬 0.4 公分,尖頭,向基部略變寬,全緣,有狹缺刻分開。葉脈明顯,羽軸上面有 1 條縱溝,並多少被柔毛,下面圓而隆起,光滑或有時被疏毛,側脈在裂片上 12~23 對,單一,斜向,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伸達圓缺刻兩側。葉厚紙質,乾後淡綠色或黃綠色,羽片上面光滑無毛,但沿葉邊常有一二針狀毛,或下面略有疏毛;葉軸下面方形,扁平,禾稈色或帶微紅色,幼時被灰白色針狀毛,後漸脫落。

花:

 
實: 孢子囊群圓形,每裂片有 10~15 對,著生於側脈基部,緊靠主脈兩側,各成一行,成熟時匯合成線形,無蓋,孢子囊體光滑無毛。

特性:

莖短而直立,地上生根莖橫走,很粗。葉叢生,一回羽狀複葉,柄長 100 公分或更長,寬約 1 公分,深黃色至黃褐色;葉片卵狀披針形,長 100~150 公分,約於葉柄等長或較長,寬約 40~50 公分,二回羽狀深裂,基部 2~3 對羽片明顯向下反折;裂片側脈 10 對以上,不分叉,相鄰兩裂片最基部一對側脈達缺刻底部,下表面無毛;葉片紙質。孢子囊群圓形,不具孢膜,著生在裂片側脈基部,常在裂片中脈左右各排成一排。
資料來源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7051010 方桿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方桿蕨 239頁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420方桿蕨 p210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1) 卷 127 頁 PDF
方桿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方桿蕨 方桿蕨
http://www.efloras.org/..id=2&taxon_id=242323432 方桿蕨

拍攝地點 杉林溪蕨類步道(1070111);台中科博館植物園特展室(1080519)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