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蕨 | ||||||||||||
|
‧中文名稱: |
星蕨 |
‧英文名稱: |
|
‧學 名: |
Microsorium punctatum
(L.) Copel. Acrostichum punctatum L. |
‧科 名: |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星蕨屬(Microsorium) |
‧別 名: |
星蕨,大星蕨 |
‧原 產 地: |
中國大陸南部、非洲至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中南半島及太平洋群島。 |
‧分 佈: |
台灣主要出現於南部海岸地區,生長於低海拔山地,著生於林緣的岩石上或地上;蘭嶼及綠島亦產。 |
‧用 途: | 1.園藝用。2.藥用:性味:全草:苦、涼。效用:全草:清熱利尿。治淋症,痢疾,跌打損傷。 |
‧莖: |
附生,通常長在樹幹或岩石上,根莖匍匐,粗而短,徑長 0.6~0.8 公分,近光滑,略被白粉,偶有鱗片疏生於葉柄基部,寬卵形,尖銳頭,具不規則疏鋸齒。 |
‧葉: |
近無柄;葉片長 35~55 公分,寬 3~8 公分,寬披針形,漸尖頭,下部漸狹,葉基呈圓楔形或近耳形,全緣或偶呈不規則深波狀全緣,具軟骨質狹邊,上下表面光滑,淡褐色,葉片硬紙質或薄紙質,中肋突起,葉脈網狀,側脈細而明顯,小脈也明顯可見,網眼可見。 |
‧花: |
|
‧果 實: |
孢子囊堆小,密生於葉下表面,不規則分布;無孢膜。 |
‧特 性: |
附生,植株高 40~60 公分。根狀莖短而橫走,粗壯,粗 0.6~0.8 公分,有少量的環形維管束鞘,多為星散的厚壁組織,根狀莖近光滑而被白粉,密生鬚根,疏被鱗片; 鱗片闊卵形,長約 0.3 公分,基部闊而成圓形,頂端急尖,邊緣稍具齒,盾狀著生,粗篩孔狀,暗棕色,中部的顏色較深,易脫落。葉近簇生; 葉柄粗壯,短或近無柄,長不及 1 公分,粗約 0.3~0.4 公分,禾稈色,基部疏被鱗片,有溝; 葉片闊線狀披針形,長 35~55 公分,寬 5~8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長漸狹而形成狹翅,或呈圓楔形或近耳形,葉緣全緣或有時略呈不規則的波狀;側脈纖細而曲折,兩面均可見,相距 1.5 公分,小脈聯結成多數不整齊的網眼,兩面均不明顯,在光線下則清晰可見,內藏小脈分叉;葉紙質,淡綠色。孢子囊群直徑約 0.1 公分,橙黃色,通常只葉片上部能育,不規則散生或有時密集為不規則匯合,一般生於內藏小脈的頂端。孢子豆形,周壁平坦至淺瘤狀。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2060 星蕨 |
‧拍攝地點: | 台中科學博物館植物園(91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