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地泥炭蘚 | |||||||||||||||||||||
|
‧中文名稱: |
暖地泥炭蘚 更多暖地泥炭蘚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Sphagnum junghuhnianum Doz. et Molk. |
‧科名: | 泥炭蘚科(Sphagnaceae)泥炭蘚屬(Sphagnum L.) |
‧別名: | 紅心泥炭蘚、擬尖葉泥炭蘚 |
‧原產地: | 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佈;中國大部分省區的山地均有分佈,浙江、江西、四川、貴州、福建、海南、廣東、雲南、西藏等省區及臺灣。 |
‧分佈: | 台灣浸水營,塔關山,玉山鐵杉林緣、透空處,太平山翠峰湖環湖步道旁可見。 |
‧用途: | 1.包裝用材:泥炭蘚類植物體吸水力強,可用以鋪苗床;泥炭蘚植物迄今仍為苗木、花卉等長途運輸的最佳包裝材料。2.消毒後可代藥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缺乏藥棉,加拿大、英國、義大利等國曾利用泥炭蘚類植物的吸水特性代替棉花製作敷料。3.植株死層形成之泥炭可作肥料及燃料用:由泥炭蘚和其他植物長期沈積後形成的泥炭,其 1 噸的燃料熱量相當於 0.5 噸的煤。4.藥用:性味:性味:泥炭蘚的植物體:淡、甘、涼。效用:泥炭蘚的植物體:清熱明目;止癢。主治目生雲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 |
‧植株特徵: | 莖葉邊從先端至基部均具分化狹邊;枝葉呈闊卵狀披針形,先端背仰。枝葉較細弱,淡紫色,稀帶綠色,疏鬆叢生,乾燥時有光澤。莖直立,高 12~15 公分,皮部有大形水孔。枝 4~5 叢生,強枝 2~3,傾立,莖葉等腰三角形,長約 0.18 公分,寬 0.07~0.085 公分,上部邊緣內捲;中上部細胞壁具螺紋及水孔。枝葉長卵形,長 0.15~0.2 公分,寬0.08~0.09 公分,上部漸狹,邊內捲,先端鈍,有齒;無色細胞壁上具螺紋及水孔。葉橫切面綠色細胞呈三角形,位於腹面。 |
‧孢子體: | 雌雄異株。孢子赭黃色,具粗疣,直徑 19~21 微米。 |
‧特性: |
泥炭蘚為分佈最廣而習見種。常見於山地濕潤地區或沼澤中,多成大面積墊狀單一的植物群落。是生成泥炭的主要成分來源。由於該類群植物附有特有的儲水細胞,儲水能力是其他蘚類數倍至數十倍。泥炭蘚植物可吸蓄為其自身重量的 20~25 倍的水分,它在森林地區過分生長往往導致森林的毀滅。莖葉邊從先端至基部均具分化狹邊;枝葉呈闊卵狀披針形,先端背仰。枝葉較細弱,淡紫色,稀帶綠色,疏鬆叢生,乾燥時有光澤。莖直立,高 12~15 公分,皮部有大形水孔。枝 4~5 叢生,強枝 2~3,傾立,莖葉等腰三角形,長約 0.18 公分,寬 0.07~0.085 公分,上部邊緣內捲;中上部細胞壁具螺紋及水孔。枝葉長卵形,長 0.15~0.2 公分,寬0.08~0.09 公分,上部漸狹,邊內捲,先端鈍,有齒;無色細胞壁上具螺紋及水孔。葉橫切面綠色細胞呈三角形,位於腹面。雌雄異株。孢子赭黃色,具粗疣,直徑 19~21 微米。植物特徵:1.植物體淡白綠色,側枝成束叢生。2.莖葉三角形,無中肋。3.枝葉卵形,葉尖端葉緣內捲。4.表皮細胞具水孔及螺紋。 |
‧更多資料: | http://moss.biota.biodiv.tw/pages/874
紅心泥炭蘚(暖地泥炭蘚) 蔣鎮宇 等著 臺灣苔類植物彩色圖鑑 131.暖地泥炭蘚 p34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出版 http://taibnet.sinica.edu.tw/chi/taibnet_species_detail.php?name_code=201085 暖地泥炭蘚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4/88/5c.html 暖地泥炭蘚 http://www.plant.csdb.cn/taxonpage?sname=Sphagnum%20junghuhnianum 暖地泥炭蘚 http://baike.baidu.com/view/302238.htm 泥炭蘚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mosses/liverworts/046.htm 蘚類植物的化學物質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229844 苔蘚植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791474.htm 擬尖葉泥炭蘚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白齒泥炭蘚 44頁 92年10月(參考) |
‧拍攝地點: | 太平山翠峰湖環湖步道旁(101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