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 | |||||||||||||||||||||
|
‧中文名稱: |
杜松 更多杜松 |
‧英文名稱: | Stiffleaf Juniper,Needle Juniper |
‧學名: |
Juniperus rigida Sieb. et Zucc. |
‧科名: |
柏科(Cupressaceae)圓柏屬(Juniperus) |
‧別名: |
杜松(通用名),剛檜(北研叢刊),崩松(東北),棒兒松(河北),軟葉杜松(中國東北裸子植物研究資料),檉、樅、木楿、天楿樹、松楊、香柏松 |
‧原產地: | 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東北、華北、西北各省區。台灣於 1978 年間由日本引進;大多以盆缽栽植觀賞,為有名的盆栽樹木。 |
‧分佈: | 台灣各地有零星栽培。 |
‧用途: | 1.觀賞樹及綠化樹種:具有樹形優美,耐旱耐寒及易栽植的特性,常被作為庭園綠化觀賞樹種及水土保持樹種用。2.木材用途:邊材黃白色,心材淡褐色,質堅硬,紋理緻密,可作工藝品雕刻、建築、家具等用材。3.藥用:球果入藥、有利尿、發汗、驅風等作用。性味:果實:味辛,性溫。效用:果實:有發汗,利尿,鎮痛之效。治風濕關節痛,小便淋漓澀痛,布氏桿菌病。 |
‧莖: |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12 公尺;枝條直展,樹冠尖塔形或圓錐形;樹皮薄,赤褐色;樹枝水平伸展或向下垂,但最先端則略向上翹,幼枝三稜形。 |
‧葉: |
刺葉窄披針形,三枚輪生,狹線形,長 1.2~2 公分,寬 0.1 公分,剛硬、黃綠色、先端銳尖,上面凹成溝槽,槽內有一條比綠邊窄的白色氣孔帶;下面有明顯的縱脊。 |
‧花: |
花雌雄異株,雄花頂生,圓形或圓錐形,雌花綠色帶有白粉狀。花期 5 月。 |
‧果實: | 毬果無柄,球形,徑 0.6~0.8 公分;有萼兩層,宿存,每層 3 片,桃尖形,呈交疊狀排列;未熟時黃綠色,熟後變黑褐色或藍黑色,帶有白粉;每一毬果內有種子 2~3 枚,種子具稜,頂端尖,淡褐色。果期 9~10 月成熟。 |
‧特性: |
小喬木,高可達 12 公尺,樹冠圓錐形;樹皮薄,赤褐色;樹枝水平伸展或向下垂,但最先端則略向上翹。葉針形,三枚輪生,狹線形,長 1~2 公分,剛硬、黃綠色、先端銳尖,表面有帶白色凹下的溝紋,有白色氣孔線。花雌雄異株,雄花頂生,圓形或圓錐形,雌花綠色帶有白粉狀。毬果無柄,球形,徑 0.6~0.8 公分;有萼兩層,宿存,每層 3 片,桃尖形,呈交疊狀排列;果實未熟時綠色,熟時變黃綠色,帶有白粉;熟後變黑褐色;每一毬果內有種子 2~3 枚,種子銳頭三面體、淡褐色。 |
‧繁殖技術: |
杜松的繁殖主要靠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種子繁殖的方法:首先將果實晾曬十幾天後,用石塊進行揉搓,除去果皮、果肉,選出種子。杜松的種皮堅硬,透水性差,所以用強迫高溫浸種的方法打破種子的休眠。首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浸種滅菌後,撈出洗淨,用 80℃ 的熱水進行浸種,浸種 3 天後,再用 40℃ 的溫水浸種 7~10 天後進行沙藏,其中可以進行變溫混沙或低溫層積催芽。種子經過一冬的沙藏後,已吸水膨脹,3 月下旬可將種子搬出室外,隨著氣溫回升,種子很快萌動,有部分種子裂開後即可播種。嫁接繁殖的方法:杜松嫁接條繁殖成活率很高。方法是將杜松兩年生接條剪下,剪時應帶砧木厚條,其長度為接條 1/3,呈倒“T”字形,後用清水浸泡 2~4 天後扦插,插刀深度是接條四分之一。理想砧木應選用臭柏(沙地柏)。最佳嫁接期為 3 月下旬至 4 月下旬。首先採 1~2 年生,長約 10~15 公分接條,摘去下部 3/4 的葉子,注意順著葉片生長的方向順著摘,不然會帶下樹皮。用酒精棉球擦洗刀片,將接穗基部用刀削一短斜面,然後翻轉來,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穗條的頂部,穗身墊放在食指上,右手拿住刀柄,從頂芽針葉附近逐漸切到穗心,然後順著穗心縱向削去半邊接穗,削面要求平直光滑,一刀完成。再摘砧木嫁接部位的全部針葉,左手握住砧木,右手握刀,平貼砧幹從上而下通過韌皮和木質之間切開,露出白色形成層,割斷砧木削開的皮部。使之成尖齒狀。切口深淺要合適,切面的長度要用接穗切面一致,再將接穗基部楔形部分對準砧木削面下部的齒狀凹中,把接穗切面貼在砧木的切面上,使形成層相互對正,並不再移動。然後左手把住砧木,用大拇指按住接穗和塑膠薄膜帶一端,右手執另一端,從下向上纏繞,纏時一環壓一環,並儘量勒緊,纏到上端超出切口後,再從上往下纏繞,到下端後結一個活扣。 |
‧更多資料: |
應紹舜 著 台灣高等植物圖誌 第一卷 杜松 p110 民88年11月30日增二版 北京植物誌 上冊 一九八四年修訂版 北京出版社 杜松 p64~65 頁 中國植物誌 第 7 卷 379 頁 PDF 杜松 https://baike.baidu.com/item/杜松/12628 杜松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外埔鄉民家(97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