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 | |||||||||||||||||||||
|
‧中文名稱: | 板栗 更多板栗 |
‧英文名稱: | Chinese Chestnut |
‧學名: |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
‧科名: | 殼斗科(Fagacea)栗屬(Castanea) |
‧別名: | 栗(通稱),板栗(事類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風栗(廣東),栗子、毛板栗、瓦栗子樹、台灣栗、大栗、栗果 |
‧原產地: | 印度、錫金、中國大陸 中部及北部各省、韓國。台灣,於早期移民時便以移植於山區;現於北部巴陵,中部埔里,溪頭及南部南橫栗園一帶均有栽植。 |
‧分佈: | 台灣,栽培在台北、南投、台中等地。分佈海拔高度由海邊至 1,200 公尺,空氣乾燥的沙崗中。 |
‧用途: | 1.食用:栗為著名乾果,味甜美,營養豐富,種仁含高量之蛋白質、脂肪、醣類以及維生素B及脂肪脢等,能補中益氣,令人忍飢,惟不甚易消化,多食及急噉,常致氣滯難消。2.木材用途:木材堅重,為重構造材。3.藥用:樹皮煎水或燒灰外敷,可治瘡毒。性味:種仁:甘、溫;根:甘、淡、平;花:微苦、澀、微溫;內、外果皮:甘、澀、平。效用:種仁: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瀉,腰腿軟弱,吐血,衄血,便血;根:治疝氣;樹白板:治丹毒、口瘡;葉:治喉瘡,火毒,頓咳;花:治瀉痢,便血,瘰癧;殼苞:治丹毒,瘰癧,頓咳;外果皮:治反胃,鼻衄,便血;內果皮:治瘰癧,骨鯁,皮膚乾燥。 |
‧莖: | 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30~50 公分,樹皮灰褐色,老時裂開,通常不剝落;小枝伸長,幼枝有短毛並散生長毛及腺鱗。 |
‧葉: |
葉互生,橢圓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8~15 公分,寬 3.5~5.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圓或截斷狀,有時近似楔形,革質或厚革質,葉緣有刺芒狀鋸齒,表面散生淡灰色星狀毛,背面有白色或粉白色柔毛,但無鱗片狀腺點;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 10~18 對,於背面顯著隆起;葉柄長 1~2 公分,上面有長短兩種毛茸散生。 |
‧花: |
葇荑花序花序長 9~20 公分,直立或近似直立,雄花多叢生,花被杯形,長 0.2~0.25 公分,徑約 0.2 公分,裂片 4~6 枚,表裏兩面均有毛茸,雄蕊 8~12 枚;雌花多生於混合花序(有時有雄花及雌花)的基部,花柱 7~10 枚,被絨毛,子房 6 室;有濃烈的味道,常吸引蝴蝶,金龜子及蒼蠅前來吸食花蜜。 |
‧果實: | 堅果,每殼斗具堅果 2~3 枚,長 2~2.5 公分,徑約 2 公分,其臍部常較底部為小;殼斗密被緊貼星狀毛,堅果頂端被絨毛。 |
‧特性: |
落葉喬木;樹皮灰白色,有不規則縱裂痕,幼枝有短毛並散生長毛及腺鱗。葉互生,橢圓狀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8~15 公分,漸尖頭,圓或截斷狀基;針狀鋸齒緣,側脈 10~18 對。花序長 9~20 公分,被絨毛,雄花被有毛;有濃烈的味道,常吸引蝴蝶,金龜子及蒼蠅前來吸食花蜜。殼斗密被緊貼星狀毛,每殼斗具堅果 2~3 枚,堅果頂端被絨毛。 生態分布:原產中國大陸各省,臺引進栽培於中海拔山區。 用途解說:栗為著名乾果,味甜美,栽培歷史悠久。禮記內則篇即載有「棗栗榛柿」,詩經「樹之榛栗」,即可謂之。栗子營養豐富,種仁含高量之蛋白質、脂肪、醣類以及維生素B及脂肪脢等,能補中益氣,令人忍飢,惟不甚易消化,多食及急噉,常致氣滯難消。木材堅重,為重構造材,樹皮煎水或燒灰外敷,可治瘡毒。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1020
板栗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仁里村(961102-970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