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槤 | |||||||||||||||||||||
|
‧中文名稱: |
榴槤 更多榴槤 |
‧英文名稱: | Civet Durian |
‧學名: |
Durio zibethinus Murray |
‧科名: |
木棉科(Bombacaceae)榴槤屬(Durio) |
‧別名: |
榴槤,韶子『拾遺』,流連,榴蓮(經濟植物手冊) |
‧原產地: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爪哇,泰國,緬甸,印尼,印度等東南亞地區廣為栽培之熱帶著名果樹。廣東、海南島亦引種栽培。 |
‧分布: | 台灣最早於 1909 年由日本橫濱植木株式會社從新加坡引入。1922 年田代安定氏從爪哇引入。1926 年櫻井芳次郎氏從馬來西亞引入。1937 年佐左木舜一氏從南洋引入。1970 年園藝考察團從泰國引入。嘉義農業試驗所,屏東高雄農業改良場有標本性栽培。 |
‧用途: | 1.果實供食用:榴槤為東南亞熱帶地方著名果樹,果實具有特異之氣味而甜美,當地人嗜食而流連忘返,是否為其名為流連的源由。2.藥用:根及葉有解熱之效。果實有滋養強壯之效。治暴痢,心腹冷氣。果殼外用,治皮膚病。 |
‧莖: | 喬木,高 20~30 公尺,樹冠圓錐形或塔形,樹幹皮光滑,褐色至黑褐色,枝密生,粗壯,橫展。 |
‧葉: |
葉互生,柄長 2~3 公分,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 10~18 公分,寬 3~6 公分,基部楔形或稍尖形,先端尖,全緣表面暗綠色而帶光澤,背面密生細圓形黃色鱗片物,酷似胡頹子葉。 |
‧花: |
總狀花序側生三分枝呈聚繖花序,着生老枝或樹幹上,花梗具稜角,鑿形,被圓形鱗片,小苞早落,開放時徑約 4 公分,淡黃色至淡黃綠色,薄肉質,帶微甜味;花梗長 5~7 公分,淡綠色;花萼杯形,革質,多成 5 裂狀,上部呈束縮狀,金黃色,長約 2 公分,徑約 2 公分,被鱗片,基部有蜜露;裂片 5 片,先端鈍尖;花瓣五枚,倒卵形,長 2.5 公分,寬 1.5~2 公分,先端圓鈍,薄肉質;雄蕊 5 束,每束 6~8 支雄蕊,花藥疙瘩狀;雌蕊 1 枚,子房 5 室,被鱗片,後發育成銳刺,柱頭圓形。花期 2~4 月。亦有終年開花結果者。 |
‧果實: | 果實大如人頭,球形至橢圓形、長橢圓形,長 20~40 公分,徑 10~20 公分,重 2~6 公斤;表面密生木質化三角狀銳尖,表面淡綠色至綠色;熟時 5 瓣裂,褐色;內充滿肉質假種皮,如糊狀黃白色,即為東南亞人嗜食之部分,具特異之氣味;每瓢片(即子房室)有 2~5 粒種子,茶褐色。果期 6~9 月。 |
‧特性: |
喬木,高 20~30 公尺,樹冠圓錐形或塔形,樹幹皮光滑,褐色至黑褐色,枝密生,粗壯,橫展。葉互生,柄長 2~3 公分,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 10~18 公分,寬 3~6 公分,基部楔形或稍尖形,先端尖,全緣表面暗綠色而帶光澤,背面密生細圓形黃色鱗片物,酷似胡頹子葉。總狀花序側生三分枝呈聚繖花序,着生老枝或樹幹上,花梗具稜角,鑿形,被圓形鱗片,小苞早落,5 束;雌蕊 1 枚,子房 5 室,被鱗片,後發育成銳刺,柱頭圓形。果實大如人頭,球形至橢圓形、長橢圓形,長 20~40 公分,徑 10~20 公分,重 2~6 公斤;表面密生木質化三角狀銳尖,表面淡綠色至綠色;熟時 5 瓣裂,褐色;內充滿肉質假種皮,如糊狀黃白色,即為東南亞人嗜食之部分,具特異之氣味;每瓢片(即子房室)有 2~5 粒種子,茶褐色。花期 2~4 月。果期 6~9 月。亦有終年開花結果者。 |
‧資料來源: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41003010
榴璉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熱帶雨林溫室(990122);台中市大墩十街大聖街口(107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