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蕨

腐植質收集葉04.JPG
腐植質收集葉04
腐植質收集葉06.JPG
腐植質收集葉06
槲蕨-幼葉0.JPG
槲蕨-幼葉0
腐植質收集葉08.JPG
腐植質收集葉08
腐植質收集葉11.JPG
腐植質收集葉11
腐植質收集葉13.JPG
腐植質收集葉13
槲蕨01.jpg
槲蕨01
腐植質收集葉07.JPG
腐植質收集葉07
槲蕨-幼葉6.JPG
槲蕨-幼葉6
槲蕨-幼葉5.JPG
槲蕨-幼葉5
槲蕨-幼葉.JPG
槲蕨-幼葉
槲蕨06.jpg
槲蕨06
槲蕨02.jpg
槲蕨02
槲蕨04.jpg
槲蕨04
槲蕨03.jpg
槲蕨03
槲蕨-孢子0.jpg
槲蕨-孢子0
槲蕨-孢子1.jpg
槲蕨-孢子1
槲蕨-孢子2.jpg
槲蕨-孢子2
槲蕨-孢子葉0.jpg
槲蕨-孢子葉0
槲蕨-孢子葉1.jpg
槲蕨-孢子葉1
槲蕨-孢子葉2.jpg
槲蕨-孢子葉2

‧中文名稱:

槲蕨                                                   更多槲蕨

‧英文名稱:

Fortune's Drynaria

‧學    名:

Drynaria roosii Nakaike
Microsorium fortunei (Moore) Ching
Drynaria
fortunei (Kunze) J. Sm.
Polypodium fortunei Kunze

‧科    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槲蕨屬(Drynaria)

‧別    稱:

槲蕨,觀音橋、爬岩姜、骨碎補、毛姜、石岩姜、申姜、岩連姜、崖薑、猴薑、福氏修飾蕨、龍眼奇生

‧原 產 地:

中國大陸、泰國、中南半島,台灣中部及北部中、低海拔地區可見。

‧分    布:

台灣全境低海拔,著生於樹幹上或岩壁上,有時亦見於建物的牆垣。

‧用    途:

藥用:效用:全草:補腎,續筋骨,活血止痛。治風溼麻木,腰酸筋骨酸痛,跌打損傷,瘀血,停滯作痛,腎虛久瀉,耳鳴齒痛。

‧莖:

附生,著生樹幹、岩石或磚牆上,根莖長而橫走,粗短,肉質,被褐色披針形有緣毛之鱗片。

‧葉:

單葉,近叢生,葉二形,疏生,營養葉長,具柄,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幾乎無柄;莖上密被卵形、一回羽狀分裂之腐植質收集葉,長 7~10 公分,寬 6~8 公分,初生時綠色,很快轉為褐色;一般葉(營養葉)之葉柄基部具關節,葉片三角狀披針形,一回羽狀深裂,長 20~45 公分,寬 6~8 公分;葉脈網狀,網眼內具游離小脈。

‧花:

 

‧果    實:

孢子囊群圓形,著生在羽狀裂片主妯兩側,各 2~3 行,無孢膜。
‧特    性: 大形著生性蕨類,根莖粗,根莖長而橫走,被褐色披針形鱗片。葉二形,疏生,營養葉長,具柄,腐植質收集葉卵圓形,幾乎無柄;莖上密被卵形、一回羽狀分裂之腐植質收集葉,長 7~10 公分,寬 6~8 公分,初生時綠色,很快轉為褐色;一般葉(營養葉)之葉柄基部具關節,葉片三角狀披針形,一回羽狀深裂,長 20~45 公分,寬 6~8 公分;葉脈網狀,網眼內具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密布在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07010 槲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槲蕨 221頁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49槲蕨 p75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284 頁 PDF 槲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槲蕨/14688964 槲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槲蕨 92年10月
59

‧拍攝地點:

后里國中文明路舊校區大芒果樹上;中國大陸福建武夷山(980515)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