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葉槭 | |||||||||||||||||||||
|
‧中文名稱: | 樟葉槭 更多樟葉槭 |
‧英文名稱: | Flying Moth Tree |
‧學 名: | Acer
albopurpurascens Hayata Acer hypoleucum Hayata Acer litsaefolium Hayata Acer oblongum auct. non Wall. Acer oblongum Wall. |
‧科 名: | 楓樹科(Aceraceae)楓樹屬(Acer) |
‧別 稱: | 樟葉槭、樟葉楓、飛蛾子樹、飛蛾槭、裏白槭,紫白槭(植物分類學報) |
‧原產地: | 種分布於中國大陸(福建、四川、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及廣東等地)及喜馬拉雅山區。變種為台灣所特有。 |
‧分布: | 特產台灣全島低至中海拔 300~1,800 公尺處,森林的邊緣或叢林內,較為常見。 |
‧用 途: | 1. 觀賞:樹形優美,頗具觀賞價值,為自生之優良樹種,值得加以推廣。 |
‧莖: | 喬木,高可達 15 公尺,徑 15~30 公分;具多數分枝,枝條直立或斜上昇,小枝與嫩葉幼時均被毛,後變平滑。 |
‧葉: | 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 6~13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尾狀銳尖,基部鈍形或楔形,厚紙質,全緣或不明顯的波狀緣;葉面油亮暗綠色,背面粉白色;幼時及嫩葉時有柔毛;基生不明顯三出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細脈略明顯;葉柄長 1.5~3 公分,表面具溝紋,光滑無毛茸;莖生獨立的直立小枝的葉序常呈十字對生。 |
‧花: | 花小,白色或淡黃色,開放時徑 0.2~0.3 公分,呈頂生的繖房花序,有時排列呈圓錐花序;花序長 3~8 公分,光滑無毛;花柄細長,長 0.1~0.25 公分,光滑無毛;花萼片 5 枚,長橢圓形或長卵形,長約 0.1~0.2 公分,毛緣;花瓣 5 枚,長橢圓狀卵形,長約 0.15~0.3 公分,先端鈍;花盤不顯著,具毛茸的附屬物;雄蕊 8 枚,花絲短,光滑無毛;花藥長橢圓形;雌花開放時徑 0.4~0.5 公分;退化雄蕊較小,子房闊圓形,光滑無毛。 |
‧果: | 果實為翅果,雙子狀,具扇形的翅,果連翅長 2~3 公分,翅半圓形,脈紋多數,成熟翅果由綠轉紅褐色;每室內藏種子 1 枚。 |
‧特徵: | 常綠或半落葉性大喬木,高可達 15 公尺,小枝與嫩葉幼時均被毛。葉對生,厚紙質,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端尾狀銳尖,基部鈍形或楔形,長 6~13 公分,全緣,葉面油亮綠色,背面粉白色,基部略三行脈,葉柄長 1.5~3 公分。繖房狀圓錐花序頂生,花瓣白或黃白色。果連翅長 2~3 公分,翅半圓形,脈紋多數,成熟翅果由綠轉紅褐色。 |
‧其他: | 台灣大多數槭樹科的樹種,常為秋冬變色植物之主角,其實也有老葉不紅的楓樹,樟葉槭(樟葉楓)即是秋冬老葉不紅的樹種。一般的槭樹的葉多呈掌狀,鋸齒緣,但樟葉槭的葉片全緣,形狀酷似樹樟的葉片,故稱"樟葉槭",樟葉槭的果實均係由二枚相連之小堅果所組成,側面各具長翅,亦稱翅果,故於秋季果熟之時,其翅乘風而起,四處飄飛,恰似飛蛾展翅,故稱為「飛蛾子樹」、「飛蛾槭」;飛蛾子樹為自生之優良樹種,樹形優美,頗具觀賞價值,值得加以推廣。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25001010
樟葉槭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泰安村隘勇古道旁(950425-109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