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青竹絲 | |||||||||||||||||||||
|
‧中文名稱: |
赤尾青竹絲 |
‧英文名稱: |
Taiwan Bamboo Viper |
‧學名: |
|
‧科名: | 蝮蛇科(Viperidae)竹葉青屬(Trimeresurus) |
‧別名: |
赤尾鮐、福建竹葉青、竹葉青、青竹蛇、焦尾巴 |
‧原產地: |
中國西南、中南部地區以及吉林省東南邊、長白山、印度東北邊、緬甸、泰國至越南都有分布。 |
‧分佈: |
廣泛分布於臺灣全島和蘭嶼平地至 2,000 公尺左右之中低海拔地區,數量極為普遍。 |
‧型態特徵: |
赤尾青竹絲是蝮亞科竹葉青屬毒蛇,是一種小型的蛇類,最大全長可達 90 公分,其頭呈三角形,眼睛紅色,全身翠綠。因為尾巴後段磚紅色,故民間多以焦尾巴稱呼赤尾青竹絲。多數的雌蛇在身體和腹部交接處有一條白色的細縱線,而多數的雄蛇除了有此白色的細縱線外,在白線下還緊接著一條紅色的細縱線。 |
‧生態習性: |
赤尾青竹絲主要棲息於山區或開墾地附近,喜好在稍微潮濕的環境。夜間活動的赤尾青竹絲,屬於動作雖然緩慢,但攻擊性極強的蛇類,以蛙、蜥蜴、鳥和小型哺乳類為食。雖然其毒性不強,卻仍然有致人於死的可能,需小心因應。 |
‧生殖: |
赤尾青竹絲是以胎生方式生殖的蛇類,於秋季交配,隔年夏季生產。每窩大約可產下 2~15 條仔蛇,初生仔蛇全長約 26 公分,約 1 年便可達性成熟。 |
‧簡介: |
赤尾青竹絲是臺灣地區最常見,數量最多的毒蛇,又稱為赤尾鮐。中小型蛇,屬於蝮蛇科的毒蛇。頭部為典型三角形,其上密佈著細小之圓鱗,在野外很容易認出。全身為草綠色、翠綠色或深綠色,尾巴末端為磚紅色或暗紅色。雌蛇在腹側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細縱線,雄蛇除了此一白色的細縱線外,在其下緣另有一條磚紅色的細線相接鄰著。在鼻孔與眼睛之間有一明顯的頰窩,可感覺熱以確定攻擊對象。尾部短小,可纏繞在其他物體上。 |
‧習性: |
赤尾青竹絲喜歡棲息在中低海拔的小山區和平地之樹林、灌叢、草叢、竹林、溪流、水田、果園和農作地等環境,適應力強,能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有時在山區住家附近的瓜棚或柴堆也可發現。因其體色與環境相似,保護色極佳,很不容易被發現。在本省,此蛇的咬人率佔第一位,幸好其毒性較弱,致死率只有 1~2%。白天夜晚均會活動,但以夜間活動較為頻繁。性情凶猛,攻擊性強,在攻擊或防衛時,尾巴會顫動。以兩棲類、蜥蜴、鳥類和老鼠為食物。卵胎生,可產 3~15 隻小蛇。 |
‧特性: |
赤尾青竹絲又叫赤尾鮐,是臺灣地區最常見,數量最多的毒蛇。中小型蛇,屬於蝮蛇科的毒蛇。頭部為典型三角形,其上密佈著細小之圓鱗,在野外很容易認出。全身為草綠色、翠綠色或深綠色,尾巴末端為磚紅色或暗紅色。雌蛇在腹側有白色或黃白色的細縱線,雄蛇除了此一白色的細縱線外,在其下緣另有一條磚紅色的細線相接鄰著。在鼻孔與眼睛之間有一明顯的頰窩,可感覺熱以確定攻擊對象。尾部短小,可纏繞在其他物體上。赤尾青竹絲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數量極為普遍。除了赤尾青竹絲外,赤尾青竹絲在外形與體色上和青蛇極為接近,造成許多人在辨認上的混淆。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兩者是有差別的。 |
‧咬傷治療: |
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 |
‧更多資料: | http://www.tbn.org.tw/
搜尋 赤尾青竹絲 http://blog.sina.com.tw/d100vs/article.php?pbgid=30839&entryid=587071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后里區泰安里神秘洞旁(101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