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樹 | |||||||||||||||||||||
|
‧中文名稱: |
|
‧英文名稱: | Indian Mulberry,Noni,Great Morinda |
‧學名: |
Morinda citrifolia Linn. |
‧科名: | 茜草科(Rubiaceae)羊角藤屬(Morinda) |
‧別名: | 檄樹(臺灣),海濱木巴戟(中國植物誌),海巴戟天(海南植物志),海巴戟(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橘葉巴戟(全國中草藥彙編),諾麗果、紅珠樹、水冬瓜、椿根、鬼頭果 |
‧原產地: | 臺灣、東南亞、熱帶亞洲、澳洲及太平洋諸島。 |
‧分佈: | 長於恆春半島和鄰近島嶼海濱。 |
‧用途: | 1.樹皮可作紅色染料,而根可作黃色染料。2.綠籬及海岸防風。3.食用:成熟的果實具有強烈的臭味,因此又被稱為「乳酪果」或是「嘔吐果」,果實雖然味道難聞又有苦味,不過在作物欠收食物缺乏的荒年,仍然可以做為救荒的食物。新鮮或煮過的果實在某些太平洋島嶼也被當地人拿來當做主食食用。東南亞與澳洲原住民會以鮮果沾鹽生食或是將果實加入咖哩內一起煮食。種子也可以食用,在食用前要先用火烤過。4.藥用:民間一般以根的煎汁治療赤痢,兼有解熱之功效。性味:根、全株、果:甘、涼。效用:根、全株、果:治感冒咳嗽喉嚨痛,哮喘。 |
‧莖: | 常綠小喬木,高可達 7 公尺,樹枝平滑;小枝條鈍 4 方形,光滑無毛。 |
‧葉: |
單葉對生,具短柄,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10~30 公分,寬 5~15 公分,兩端均銳,厚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深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 8~11 對;葉柄長 1.5~2 公分,粗壯,光滑無毛;托葉膜質,闊橢圓形或半月形,與葉柄合生。 |
‧花: |
花多數,白色,開放時徑 1~1.5 公分,呈腋生的頭狀花序排列;頭狀花序徑 2~3.5 公分,單生,但少數有 2~3 枚叢生;花序,總梗單一長 1.5~2.5 公分,光滑無毛,常與葉對生;花萼鐘形,長 0.2~0.35 公分,先端截斷狀;花冠圓筒形,長 1~1.5 公分,冠筒長約 0.2 公分,先端 5 裂,冠喉有毛;雄蕊 4~5 枚,著生於花冠喉部;花絲短,花藥線狀長橢圓形,長 0.25~0.3 公分;花柱長 1~1.5 公分,細長;柱頭 2 裂。 |
‧果實: | 果實為聚合果,由肉質、擴大而合生的花萼組成,球形,徑約 4~7 公分,漿質,果實剛開始時為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呈髒白色或黃綠色,內有很多種子。 |
‧特性: |
檄樹為茜草科羊角藤屬常綠小喬木,高可達 7 公尺以上,小枝條具有 4 稜角,全株光滑無毛。單葉對生,具短柄,厚紙質,深綠色,葉面光亮,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 10~15 公分,寬 5~8 公分,大者長可達 30 公分,寬 15 公分,兩端均銳,全緣。托葉膜質,闊橢圓形或半月形。花白色,簇生而成頭狀,總梗單一,長約 3~4 公分,常與葉對生。萼杯狀,邊緣截狀。花冠圓筒形,長約 1.2 公分,先端 5 裂,冠喉有毛。雄蕊 5 枚,著生於喉部。柱頭 2 裂。果實為聚合果,由肉質、擴大而合生的花萼組成,球形,徑約 4~7 公分,漿質,果實剛開始時為綠色,後轉變為黃色,成熟時幾乎變為白色,內有很多種子。全年可以開花與結果。花期 6~8 月較盛。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16024010
檄樹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96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