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氏星蕨

波氏星蕨00.JPG
波氏星蕨00
波氏星蕨01.JPG
波氏星蕨01
波氏星蕨02.JPG
波氏星蕨02
波氏星蕨03.JPG
波氏星蕨03
波氏星蕨05.JPG
波氏星蕨05
波氏星蕨10.JPG
波氏星蕨10
波氏星蕨12.JPG
波氏星蕨12
波氏星蕨-走莖00.JPG
波氏星蕨-走莖00
波氏星蕨-葉02.JPG
波氏星蕨-葉02
波氏星蕨-葉正01.JPG
波氏星蕨-葉正01
波氏星蕨-葉背00.JPG
波氏星蕨-葉背00
波氏星蕨-孢子01.JPG
波氏星蕨-孢子01
波氏星蕨-孢子02.JPG
波氏星蕨-孢子02
波氏星蕨-孢子03.JPG
波氏星蕨-孢子03
波氏星蕨-孢子08.JPG
波氏星蕨-孢子08
波氏星蕨-孢子09.JPG
波氏星蕨-孢子09
波氏星蕨-孢子17.JPG
波氏星蕨-孢子17
波氏星蕨-孢子22.JPG
波氏星蕨-孢子22
波氏星蕨-孢子26.JPG
波氏星蕨-孢子26
波氏星蕨-孢子30.JPG
波氏星蕨-孢子30
波氏星蕨-孢子34.JPG
波氏星蕨-孢子34

‧中文名稱:

波氏星蕨                                      更多波氏星蕨
‧英文名稱: Climbing Microsorium

‧學名:

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Microsorium buergerianum (Miq.) Ching var. ohwianum (Tagawa) Tagawa
Microsorium ohwianum Tagawa
Polypodium buergerianum Miq.
Polypodium superficiale Hook.
Microsorium brachylepis (Barker) Nakaike
Microsorum superficiale (Blume) Ching(表面星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科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星蕨屬(Microsorium)
‧別名: 坡氏星蕨,金交剪、飛刀劍、攀援星蕨、鏃瓦蕨,表面星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褐葉星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原產地: 中國大陸、日本、琉球、馬來西亞、不丹、緬甸、越南及台灣。
‧分佈: 台灣產在低至中海拔森林內較潮濕的遮蔭環境,多生長在苔蘚覆蓋的樹幹或岩石上;著生、岩生或偶為地生,生長在林下遮蔭之潮濕環境。
‧用途: 1.庭園造景綠化用。2.藥用:全草:微苦、澀、涼。效用:全草:清熱利濕。治淋症,黃疸,筋骨痛。
‧莖: 根莖長匍匐狀,根莖徑 0.3~0.4 公分,攀援性,被覆黑褐色鱗片,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呈格狀鋸齒形。

‧葉:

葉遠生,相距 1~3 公分,植株常呈蔓生狀;葉柄長 1~5 公分;葉片長披針形,長 15~36 公分,寬 1.2~3 公分,單葉,頂端漸尖,基部鈍尖,葉全緣或邊緣呈波浪狀;葉脈網狀,不顯著。

‧花:

 
‧果實: 孢子囊群小而圓,不規則散布在葉軸兩側,無孢膜。

‧特性:

附生或地上生,根莖徑 0.3~0.4 公分,攀援性,被覆黑褐色鱗片,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呈格狀鋸齒形。單葉,散生;葉柄長 1~5 公分,間距 1~3 公分;葉片長 15~36 公分,寬 1.2~3 公分,橢圓形,漸尖頭,葉基漸窄,下延成翅,葉緣全緣或呈波狀,硬草質;葉脈網狀不顯著。孢子囊堆小而圓,散生於中肋兩側,無孢膜。
‧資料來源: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12010 波氏星蕨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6
6波氏星蕨 p83 國立編譯館主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波氏星蕨 219頁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218 頁 PDF 表面星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表面星蕨 表面星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波氏星蕨 60 頁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苗栗縣三義鄉出關古道旁(1020424-1040210)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