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溪鳳尾蕨 更多溪鳳尾蕨 |
‧英文名稱: |
Tall Brake |
‧學 名: |
Pteris
excelsa Guad. Pteris excelsissima Hayata |
‧科 名: |
鳳尾蕨科(Pteridaceae)鳳尾蕨屬(Pteris) |
‧別 稱: |
溪邊鳳尾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溪鳳尾蕨(中國蕨類植物圖譜),半羽狀蜈蚣草,甘草蕨 |
‧原 產 地: |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部及南部、喜馬拉雅山區、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夏威夷群島。 |
‧分 布: |
地生,生長於林下溪畔或潮濕之谷地;台灣中海拔山區可見。 |
‧用 途: |
1.藥用:性味:全草:甘、苦、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治淋症,燒、燙傷,狂犬咬傷。 |
‧莖: |
植株長 80~100 公分或更長,根狀莖短而直立,木質,粗健,粗達 2 公分,先端被黑褐色鱗片。 |
‧葉: |
葉叢生;柄長 70~90 公分,堅硬,粗健,基部粗 0.6~1 公分,暗褐色,向上為禾稈色,稍有光澤,無毛;葉片闊三角形,長 60~120 公分或更長,下部寬 40~90 公分,二回羽狀深裂;頂生羽片長圓狀闊披針形,長 20~30 公分或更長,下部寬 7~12 公分,向上漸狹,先端漸尖併為尾狀,篦齒狀深羽裂幾達羽軸,裂片 20~25 對,互生,幾平展,鐮刀狀長披針形,長 3.5~8(10) 公分,寬 0.6~1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稍闊大,下側下延,頂部不育葉緣有淺鋸齒;側生羽片 5~10 對,互生或近對生,下部的相距 10~15 公分,有短柄,開展,形狀、大小及分裂度與頂生羽片相同,基部一對最大,長 40 公分以上,有時基部下側分叉,上部的羽片較小,無柄;羽軸下面隆起,禾稈色,無毛,上面有淺縱溝,溝兩旁具粗刺;側脈僅下面可見,稀疏,斜展,通常二叉;葉乾後草質,通常暗綠色,無毛,偶有在羽片下面的下部有稀疏的短柔毛;葉軸禾稈色,上面有縱溝。 |
‧花: |
|
‧果 實: |
孢子囊堆不達羽片先端;孢膜灰色,薄膜質,全緣。 |
‧特 性: |
莖粗短且直立,具長卵形紅褐色麟片。葉叢生;葉柄長 35~80 公分,草稈色;葉片卵形,長 80~100 公分或更長,寬 30~40 公分,硬草質,二回羽狀深裂,頂羽片一回羽狀深裂,與側羽片同形,側羽片可達 12 對以上,最基部羽片之最下朝下裂片特別長,可達 8~10 公分,且呈一回羽狀深裂,羽軸表面的凹溝兩側有刺;羽片披針形,長 20~25 公分,寬 4~6 公分;裂片鐮形,以寬闊之基部與羽軸連結,末端尖。假孢膜線形,位於裂片兩側邊緣。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19006100 溪鳳尾蕨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和平鄉東卯山( 101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