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漢紅魚腥草 更多漢紅魚腥草 |
‧英文名稱: | Herb-robert,Red Robin |
‧學 名: | Geranium robertianum L. |
‧科 名: | 牻牛兒苗科或香葉草科(Geraniaceae)老鸛草屬(Geranium) |
‧別 名: | 漢紅魚腥草,羽葉香葉草、漢葒魚腥草、纖細牻牛兒苗、纖細牻老鸛草、貓腳印(雲南)、石巖酸餃草、滿山紅(昆南)、姬風露、鹽燒草(日本) |
‧原產地: | 西伯利亞、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及歐洲。 |
‧分布: | 台灣產於高海拔 1,800~2,900 的山區;尤以南湖大山、大霸尖山、梨山一帶、玉山、能高山、清水山(花蓮)及合歡山等地區較為常見,屬陽性植物,性喜石灰岩或岩屑上,對陽光的需求較強,為長日照植物;土層的淺薄對生長無大礙,以東南、西南向山坡地為適宜。 |
‧用 途: | 1.藥用:性味:全草:酸、辛。效用:全草:袪風除濕,解毒消腫。治寒濕痹症,扭挫傷,癮疹,瘡癤癰腫,陰挺,子宮脫垂,蛇、狗咬傷。 |
‧莖: | 草本,全草具臭腥味,含乳汁;高 30~60 公分,直立或斜上昇,略呈匍匐狀;基部常有分枝,纖細,節明顯;莖上被有白色絹毛和腺毛;根系多數而細。 |
‧葉: | 葉基生和莖上對生;托葉膜質、離生,卵狀三角形,長 0.2~0.4 公分,先端鈍,外被疏柔毛;基生葉和莖下部葉具長柄,柄長為葉片 2 至 3 倍,被疏柔毛和腺毛;葉片五角狀,長 2~5 公分,寬 3~7 公分,通長二至三回三出羽狀,第一回裂片卵狀,明顯具柄,二回裂片具短柄或柄不明顯,三回為羽狀深裂,其下部小裂片具數齒,上部小裂片全緣或缺刻狀,先端急尖,兩面被疏柔毛。 |
‧花: | 花腋生和頂生,長於葉,總花梗被短柔毛和腺毛,每梗具 2 花;苞片鑽狀披針形,長 0.1~0.2 公分;花梗與總花梗相似,直生,等於或稍長於花;萼片長卵形,長 0.5~0.7 公分,先端具長約 0.1~0.15 公分尖頭,外被疏柔毛和腺毛;花片粉紅或紫紅色,倒卵形,稍長於萼或為其 1.5 倍,先端圓形,基部楔形;雄蕊與萼片近等長,花藥黃色,花絲白色,下部擴展;雌蕊與雄蕊近等長,被短糙毛,花柱分枝暗紫紅色。花期 4~6 月,果期 5~8 月。花期 4~6 月。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具長喙嘴狀突起,被短柔毛;喙長 0.7~1.8 公分,寬 0.1~1.5 公分;成熟時 5 瓣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銳尖,有種子 2 粒,呈螺旋狀捲曲。果期 5~8 月。 |
‧特徵: | 一年生草本,高 30~60 公分,被毛。單葉,對生,具長葉柄,柄長 2~10 公分;葉片 3 深裂成三出複葉狀,長 2~6 公分,寬 3~7.5 公分,五角形,裂片尖形,被毛。花雙出,粉紅色或紫紅色,2 枚一叢,徑 0.5~1.2 公分,花梗及小花梗都有毛茸,小花梗較短,長 0.5~0.6 公分;苞片對生且小;花萼外面有毛茸,萼片為倒卵形或卵形,長 0.4~0.5 公分,寬 0.2~0.3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 5 枚,為圓形或卵圓形,長 0.6~0.7 公分,寬 0.25~0.35 公分,先端鈍或圓;具蜜腺,與花瓣互生;雄蕊 10 枚,排成 2 輪;心皮離生於莖上,每一先端止於一細長的花絲;子房 5 室,每室有 2 胚珠。果實為蒴果,具長喙嘴狀突起;喙長 0.7~1.8 公分,寬 0.1~1.5 公分;5 裂,裂片呈螺旋狀捲曲。花期 3~5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1001040
漢紅魚腥草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仁愛鄉台大梅峰農場(1000727-1010323);合歡山 820 林道旁(10209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