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槁樹 | |||||||||||||||||||||
|
‧中文名稱: |
潺槁樹 更多潺槁樹 |
‧英文名稱: | Gluey Bark Litse,Pond Spice |
‧學名: |
Litsea
glutinosa
(Lour.) C. B. Rob. Litsea glutinosa (Lour.) var. glutinosa C. B. Rob. Sebifera glutinosa Lour. Machilus pauhoi Kaneh. |
‧科名: |
樟科(Lauraceae)木薑子屬(Litsea) |
‧別名: |
潺槁樹、番粿葉、姑婆樹、春龜樹、山膠木、潺槁木薑子、油槁樹、潺果樹、膠樟、青野槁、青膠木、香膠木、厚皮楠、青桐膠、野果木、牛耳楓、山加龍、三苦花等 |
‧原產地: | 印度、越南、菲律賓,華南之福建、廣東、廣西、雲南、海南島、香港及金門等地 |
‧分布: |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在 1986 年間曾引種於臺灣南部地區及澎湖,適應及生長良好;潺槁樹是金門的優勢樹種。 |
‧用途: | 1.日常用途:根、樹皮、葉均有粘性,曾被應用作為製藥丸之粘合劑;其種子、種仁含油率達50.3%,可榨油供製肥皂和硬化油。2.花及樹葉是蝴蝶和它們的幼蟲的蜜源及食草:潺槁樹的花和樹葉是黃邊鳳蝶、白弄蝶、斐豹蛺蝶、斑鳳蝶、青鳳蝶和它們的幼蟲的蜜源和食草。3.作行道樹或景觀植物用:潺槁樹不管是黃葉枯落或是新芽滿枝,都別具美感,花開時更見亮麗,樹冠層次分明,極適合推廣為行道樹或綠化植栽。4.藥用:根、根皮、樹皮、葉、種子均入藥。其葉可清濕熱,消腫毒,止血止痛;樹皮可消腫拔毒;根可以祛風消腫、溫中益腎、行氣活血。在大陸地區潺槁樹的葉及樹皮被用來治腮腺炎、瘡癤癰腫、乳腺炎初起、跌打損傷、風濕骨痛、外傷出血;根及根皮被用來治腹瀉、跌打損傷、腮腺炎、糖尿病諸症。 |
‧莖: | 高 3~6 公尺,內皮有粘質,小枝有疏柔毛。 |
‧葉: |
葉互生,革質或紙質,倒卵形、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6.5~20 公分,寬 5 公分,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鈍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中脈略有柔毛,下面綠色,有柔毛或近無毛,側脈 8~12 對;葉柄長 1~2.6 公分;幼葉密生毛茸。在金門地區由於乾季顯著,有明顯落葉現象。 |
‧花: |
花單性,雌雄異株;繖形花序長在新生小枝條的葉腋,單生或成複繖形花序;總花梗長 2~4 公分或更長;總苞片 4;花梗密被黃色絨毛;花被不全或缺;能育雄蕊 9 或更多,花葯 4 室,內向瓣裂;雌花含有退化雄蕊,花柱明顯,花期 5~6 月。 |
‧果實: | 果實球形,直徑約 0.7 公分;果梗增粗;果托略膨大,果期 6~7 月。 |
‧特性: |
潺槁樹為常綠喬木或小喬木,高 3~6 公尺,內皮有粘質;小枝、葉柄和花序有疏柔毛。葉互生,革質或紙質,倒卵形、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 6.5~20 公分,寬 5 公分,先端鈍或圓,基部楔形、鈍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中脈略有柔毛,下面綠色,有柔毛或近無毛,側脈 8~12 對;葉柄長 1~2.6 公分。花單性,雌雄異株;繖形花序於枝端腋生,單生或成複繖形花序;總花梗長 2~4 公分或更長;總苞片 4;花梗密被黃色絨毛;花被不全或缺;能育雄蕊 9 或更多,花葯 4 室,內向瓣裂,花期 5~6 月。果實球形,直徑約 0.7 公分;果梗增粗;果托略膨大,果期 6~7 月。 |
‧資料來源: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33009610
潺槁木薑子 |
‧拍攝地點: |
清水高美植物園(970113);金門翟山坑道前(970923);東勢林場;東海大學;大雅橫山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