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柯 | |||||||||||||||||||||
|
‧中文名稱: |
火燒柯 更多火燒柯 |
‧英文名稱: |
Red Chinkapin |
‧學名: |
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 Castanopsis hystrix A.DC. |
‧科名: | 殼斗科(Fagaceae)栲屬(Castanopsis) |
‧別名: | 火燒柯,栲樹、刺栲、紅背櫧、紅㰀、赤校、厚栗、 紅皮柯、紅皮燒、紅背櫧、校栗、鉤栗,栲、紅栲、紅葉栲(中國植物誌)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廣東、福建、浙江、四川、雲南等省)、喜馬拉雅山、越南、日本、馬來西亞及台灣。 |
‧分佈: | 臺灣產在中央山脈海拔 300~1,500 公尺之闊葉樹林中,為常見樹種。 |
‧用途: | 1.中低海拔綠化樹種:樹形優美,可供栽植為綠化庭園樹種。2.其樹皮及殼斗單寧含量高,為提煉「栲膠(單寧)」之重要原料而來,可為魚網染料。3.木材用途:木材材質堅重,可供建築、車船及製作農具、工具柄之用。4.藥用:性味:種仁:甘、溫。效用:種仁:健胃消食。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泄瀉。 |
‧莖: | 常綠大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1~1.5 公尺;樹皮粗糙,皮孔顯著;枝條灰白色,嫩枝密被褐毛;冬芽卵形,外表被鱗片。 |
‧葉: |
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0.5~1.5 公分,稍有毛茸或近似有毛茸;葉片長 9~15 公分,寬 3~4.5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鈍形或圓形,葉尖漸尖形;革質,全緣,罕為粗鋸齒緣,上表面深綠色,光滑,下表面呈銹紅色中肋於表面凹陷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9~12 對,不明顯。 |
‧花: |
葇荑花序直立或近似直立,雄花序單獨生長或與雌花混生(雌花多生長於花序基部),長 4~8 公分;雄花杯形,長 0.1~0.15 公分,徑約 0.25 公分;花被片 5~6 枚,外面光滑無毛,內面有柔毛,雄蕊 10~12 枚,花絲光滑無毛;雌花花被 6 裂,外側光滑,裡面被毛。日月潭山區每逢四、五月間,花開時節,柔荑花序一綹綹的白色花串,像長長的白鬍子;也像啦啦隊加油用的白色彩球,一球球掛滿樹梢,非常耀眼。 |
‧果實: | 果穗長 6~8 公分;殼斗球形,徑約 3 公分,常 3 枚叢生,外被 2~3 分歧且略呈彎曲之針刺;刺長約 1.2 公分,外被茶褐色柔毛。果實為堅果,1 枚,長寬各約 1.2 公分,呈三角狀球形。花期 2~4 月。 |
‧特性: |
喬木,樹皮薄塊狀剝落,幼嫩枝葉褐毛。葉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6~15 公分,全緣,表面光滑,裡面具茶褐色鱗片。殼斗無柄,球形,內有褐毛,外有針刺,刺粗短,長 0.8~1.5 公分,基部合生或分離,2~3 分岐;堅果寬圓錐形,有三稜。栲樹自古即為優良用材,詩經唐風「山有栲,隰有杻」,小雅:「南山有栲,北山有杻」。雖後人對「栲」之意見不一;有謂:「栲,山樗也」,亦有謂「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但其名之為用,當自其樹皮及殼斗單寧含量高,為提煉「栲膠」之重要原料而來。因此最近亦有將樹皮含高單寧之相思樹類之「栲皮樹(Acacia spp.)」,泛稱為「栲」,頗易混淆。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2040 火燒柯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魚池鄉蓮華池研究中心(1010210);八仙山森林遊樂區(1031127);日月潭(104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