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芙蓉

烏芙蓉00.JPG
烏芙蓉00
烏芙蓉01.JPG
烏芙蓉01
烏芙蓉07.JPG
烏芙蓉07
烏芙蓉08.JPG
烏芙蓉08
烏芙蓉09.JPG
烏芙蓉09
烏芙蓉10.JPG
烏芙蓉10
烏芙蓉11.JPG
烏芙蓉11
烏芙蓉12.JPG
烏芙蓉12
烏芙蓉13.JPG
烏芙蓉13
烏芙蓉14.JPG
烏芙蓉14
烏芙蓉15.JPG
烏芙蓉15
烏芙蓉16.JPG
烏芙蓉16
烏芙蓉17.JPG
烏芙蓉17
烏芙蓉18.JPG
烏芙蓉18
烏芙蓉19.JPG
烏芙蓉19
烏芙蓉20.JPG
烏芙蓉20
烏芙蓉21.JPG
烏芙蓉21
烏芙蓉-葉00.JPG
烏芙蓉-葉00
烏芙蓉-葉03.JPG
烏芙蓉-葉03
烏芙蓉-葉正00.JPG
烏芙蓉-葉正00
烏芙蓉-葉背01.JPG
烏芙蓉-葉背01
‧中文名稱: 烏芙蓉                                              更多烏芙蓉
‧英文名稱: Wright Sealavender
‧學   名: Limonium wrightii (Hance) Kuntze
Statice arbuscula Maxim
Statice wrightii Hance
Statice wrrightii Hance
‧科   名: 藍雪科(Plumbaginaceae)石蓯蓉屬(Limonium)
‧別   名: 烏芙蓉,海芙蓉石蓯蓉磯松藍花磯松
‧原產地: 產臺灣(南部與東部海濱、蘭嶼、綠島、棉花嶼、釣魚島);生於海岸和島嶼的岩石縫隙。小笠原群島及琉球群島也有。
‧分布: 台灣見於屏東出風鼻、九棚,數量稀少
‧用   途: 1.在臺灣省民間為治療風濕疼痛和高血壓等症的常用草藥。 藥用:性味:根:淡、溫;葉:鹹、溫,以根、全草入藥。藥性:用於祛風濕酸痛、通筋脈、祛傷解鬱、跌打損傷、月內風、轉骨、小兒發育不良等...方面。
‧莖: 常綠多年生矮小半灌木;老枝黑褐色,密被殘存的葉柄基部;全株(除萼外)無毛。
‧葉: 葉集於枝的上部(當年枝),肥厚,長 2~4 公分,寬約 0.4~0.7 公分,倒披針形,先端圓,下部漸狹成柄,基部擴張而半抱莖,中肋不顯明。
‧花: 花序繖房狀,花序軸由葉腋抽出,高 7~16 公分,自上部二回叉狀分枝;穗狀花序通常由 5~11 個小穗組成;小穗含 2~4 花;外苞長約 0.2~0.25 公分,寬卵形,先端銳尖,第一內苞長約 0.5 公分,寬橢圓形,先端圓;萼長約 0.5 公分,漏斗狀,筒部沿脈被長毛,萼簷白色,通常褶疊而微開張,裂片尖三角形,下部沿脈被毛,花冠淡紫紅色。花期 8~9 月。
‧果: 果實為胞果,胞果包在宿存花萼內,果期 9~10 月。
‧特徵: 常綠多年生矮小半灌木;老枝黑褐色,密被殘存的葉柄基部;全株(除萼外)無毛。葉集於枝的上部(當年枝),肥厚,長 2~4 公分,寬約 0.4~0.7 公分,倒披針形,先端圓,下部漸狹成柄,基部擴張而半抱莖,中肋不顯明。花序繖房狀,花序軸由葉腋抽出,高 7~16 公分,自上部二回叉狀分枝;穗狀花序通常由 5~11 個小穗組成;小穗含 2~4 花;外苞長約 0.2~0.25 公分,寬卵形,先端銳尖,第一內苞長約 0.5 公分,寬橢圓形,先端圓;萼長約 0.5 公分,漏斗狀,筒部沿脈被長毛,萼簷白色,通常褶疊而微開張,裂片尖三角形,下部沿脈被毛,花冠淡紫紅色。果實為胞果,胞果包在宿存花萼內。花期 8~9 月,果期 9~10 月。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06002030 烏芙蓉
高瑞卿 等著 台灣海濱植物-烏芙蓉 P 218 晨星出版社
臺灣的稀有植物-烏芙蓉P 92
陳玉峯 著 墾丁國家公園海岸植被-烏芙蓉 P 111
中國植物誌 第 60(1) 卷 033 頁  PDF  海芙蓉
https://baike.baidu.com/item/海芙蓉/9730296 海芙蓉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烏芙蓉 92年10月363頁

‧拍攝地點: 台中科博館植物園藥用植物展(1100425);中寮百草谷(1100709-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