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莢豆

煉莢豆09.jpg
煉莢豆09
煉莢豆00.jpg
煉莢豆00
煉莢豆17.jpg
煉莢豆17
煉莢豆20.jpg
煉莢豆20
煉莢豆-主根136.jpg
煉莢豆-主根136
煉莢豆-主根138.jpg
煉莢豆-主根138
煉莢豆-托葉.jpg
煉莢豆-托葉
煉莢豆-葉序0.jpg
煉莢豆-葉序0
煉莢豆-葉序4.jpg
煉莢豆-葉序4
煉莢豆-葉.jpg
煉莢豆-葉
煉莢豆-葉正3.jpg
煉莢豆-葉正3
煉莢豆-葉正1.jpg
煉莢豆-葉正1
煉莢豆-葉背1.jpg
煉莢豆-葉背1
煉莢豆-葉背2.jpg
煉莢豆-葉背2
煉莢豆-花苞.jpg
煉莢豆-花苞
煉莢豆-花.jpg
煉莢豆-花
煉莢豆-花0.jpg
煉莢豆-花0
煉莢豆-花1.jpg
煉莢豆-花1
煉莢豆-青實4.jpg
煉莢豆-青實4
煉莢豆-青實6.jpg
煉莢豆-青實6
煉莢豆-黑實5.jpg
煉莢豆-黑實5

‧中文名稱:

煉莢豆                                             更多煉莢豆
‧英文名稱: Alyce Clover,Buffalo Clover

‧學名:

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
Hedysarum vaginalis L.
Alysicarpus vaginalis (L.) DC. var. vaginalis
Alysicarpus
nummularifolius (L.) DC. 
‧科名: 豆科(Fabaceae)煉莢豆屬(Alysicarpus)
‧別名: 煉莢豆山地豆、鍊莢豆、練莢豆、單葉豆、土豆舅,鏈莢豆、小豆(廣西貴港)、水鹹草(香港)
‧原產地: 台灣自生種,廣泛分布於舊世界熱帶;台灣見於全島平地或低海拔山地,草生地,開闊地或荒廢地上,常見。
‧分佈: 台灣全島及澎湖低海拔荒廢地、草地。
‧用途:  1.綠化水土保持用:種植於田野,作為牧草,綠肥,水土保持用。2.藥用:性味:全草:苦、澀、涼。效用:全草:活血通絡,去腐生肌,清熱化濕。治刀傷,疥瘡,骨折,跌打損傷,半身不遂,筋骨酸痛,肝炎,蛇咬傷,外傷出血,瘡瘍潰爛久不縮口;根:治肺病,咳嗽。
‧莖: 草本,高 30~150 公分,具有多數枝條,小枝條細長,密生毛茸,老時則多呈光滑無毛狀。
‧葉: 葉通常 2 形,橢圓形、長橢圓形至披針形,長 2~8.5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鈍圓乃至於微凹,基部鈍或漸狹,表面光滑無毛,背面有倒伏性毛茸;托葉糙質,披針形,長 0.4~0.6 公分,先端尾狀。
‧花: 花數枚,長 0.6 公分,呈頂生疏生的總狀花序;花序長 8~15 公分,散生毛茸或光滑無毛,花在花軸上 1~3 枚叢生;花萼長 0.4~0.6 公分,裂片披針形,毛緣;旗瓣挺出於花萼外,暗紅色,基部有 2 黃色條紋,長 0.6~0.7 公分;翼瓣暗紅色。
‧果實: 莢果線形,長 1.2~2.7 公分,初為綠色,後為黑色,有柔細毛,4~9 節,節間或不呈緊縮狀或略呈緊縮狀,基部 2 節藏於殘存的花萼內。
‧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或斜上昇高 30~150 公分,叢生,分枝多,基部木質化,小枝條細長,密生毛茸,老時則多呈光滑無毛狀。單葉互生,有柄,橢圓形,頂端微凹或鈍圓形,托葉乾膜質,具條紋。花紫紅色,頂生的總狀花序。莢果扁筒形 4~9 節,成熟後,各節分別掉落。種子橢圓形褐色。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06040 煉莢豆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增訂一版)
鍊莢豆 p296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729
煉莢豆 p346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1 卷 085 頁 PDF 鏈莢豆
https://baike.baidu.com/item/鏈莢豆  鏈莢豆
https://bruce0342.blogspot.com/2012/08/blog-post_11.html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鏈莢豆 242頁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里鄉公館村尾社莊(98061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