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樟 | |||||||||||||||||||||
|
‧中文名稱: | 猴樟 |
‧英文名稱: | Bodinier's Cinnamon,Monkey Cinnamon |
‧學名: | 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 |
‧科名: | 樟科(Lauraceae)樟屬(Cinnamomum) |
‧別名: | 猴樟(湖南),香樟、香樹、楠木(四川),猴挾木(湖南),樟樹(湖北),大胡椒樹(貴州興義) |
‧原產地: | 產貴州、四川東部、湖北、湖南西部及雲南東北和東南部。生於路旁、溝邊、疏林或灌叢中,海拔 700~1,480 公尺。 |
‧分布: | 台灣偶見栽培,供藥用。 |
‧用途: | 1. 行道樹及防風林用:枝葉濃密、樹形美觀,可作行道樹及防風林。2.木材質優,抗蟲害、耐水濕,可作建材、造船、家具、箱櫃、板料、雕刻用。3. 藥用:性味:根、材:辛、溫。效用:根、材:袪風散寒,溫中健胃,止癢止痛。根、幹、枝、葉:通竅,殺蟲,止痛,提製樟腦。治心腹賬痛,牙痛,跌打,疥癬。 |
‧莖: | 喬木,高達 16 公尺,胸徑 30~80 公分;樹皮灰褐色;枝條圓柱形,紫褐色,無毛,嫩時多少具稜角;芽小,卵圓形,芽鱗疏被絹毛。枝葉含芳香油。 |
‧葉: | 葉互生,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 8~17 公分,寬 3~10 公分,先端短漸尖,基部銳尖、寬楔形至圓形,堅紙質,上面光亮,幼時被極細的微柔毛老時變無毛,下面蒼白,極密被絹狀微柔毛,中脈在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側脈每邊 4~6 條,最基部的一對近對生,其餘的均為互生,斜升,兩面近明顯,側脈脈腋在下面有明顯的腺窩,上面相應處明顯呈泡狀隆起,橫脈及細脈網狀,兩面不明顯,葉柄長 2~3 公分,腹凹背凸,略被微柔毛。 |
‧花: | 圓錐花序在幼枝上腋生或側生,同時亦有近側生,有時基部具苞葉,長 (5) 10~15 公分,多分枝,分枝兩歧狀,具稜角,總梗圓柱形,長 4~6 公分,與各級序軸均無毛;花綠白色,長約 0.25 公分,花梗絲狀,長 0.2~0.4 公分,被絹狀微柔毛;花被筒倒錐形,外面近無毛,花被裂片 6,卵圓形,長約 0.12 公分,外面近無毛,內面被白色絹毛,反折,很快脫落;能育雄蕊 9,第一、二輪雄蕊長約 0.1 公分,花藥近圓形,花絲無腺體,第三輪雄蕊稍長,花絲近基部有一對腎形大腺體;退化雄蕊 3,位於最內輪,心形,近無柄,長約 0.05 公分;子房卵珠形,長約 0.12 公分,無毛,花柱長 0.1 公分,柱頭頭狀。花期 5~6 月。 |
‧果實: | 果球形,直徑 0.7~0.8 公分,綠色,無毛;果托淺杯狀,頂端寬 0.6 公分。果期 7~8 月。果仁含脂肪。 |
‧特性: | 樟樹因樹幹上紋路分明(章),章字旁加了木字,就叫樟樹。灰竭色的樹皮有細緻的深溝縱裂紋。葉橢圓形,葉端尖,揉搓有樟腦的辛香味。猴樟花期在 5~6 月,綠白色,又小又多。核果球形,熟時黑色。清代李時珍於本草綱目中的說法是:樟樹的木材上有許多紋章,所以在「章」字旁加一個木字,才有「樟樹」之名。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樟」字乃是因其樹有香味而來的,由於「獐」與「麝」是相近的動物,而樟樹的香味甚濃,所以取名為「樟」,與動物的「獐」是一樣的意思。枝葉含芳香油。果仁含脂肪。 |
‧更多資料: | 台灣之樟樹資源現狀與展望-馮豐隆-李宣德 中國植物誌 第 31 卷 174 頁 PDF 猴樟 http://baike.baidu.com/view/794348.htm 猴樟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樟 92年10月210頁(參考)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后里區安眉路路邊(97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