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薊 | |||||||||||||||||||||
玉山薊0 | |||||||||||||||||||||
|
‧中文名稱: |
玉山薊 更多玉山薊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Cirsium kawakamii Hayata |
‧科名: |
菊科(Asteraceae)薊屬(Cirsium) |
‧別名: |
玉山薊,川上氏薊,褐冠薊(中國植物誌) |
‧原產地: |
臺灣特有種。 |
‧分佈: |
生長於全島海拔 2,600~3,800 公尺的高山上;玉山、南湖大山、雪山、合歡山、太魯閣大山及秀姑巒山等均可見其蹤跡。 |
‧用途: | 1.觀賞用:植株特殊而獨立,甚具觀賞價值。2.藥用:玉山薊可作為薊的替代用品,能治吐血、尿血及瘡毒癰腫,惟效果較差。 |
‧莖: | 莖直立或斜上昇狀,上部分枝,高 80~120 公分,徑約 5~6 公分,上有柔絨毛,但無銳刺。 |
‧葉: |
葉為單葉互生,無葉柄,長 15~3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革質、邊緣呈羽狀深裂,缺刻成方框狀,每一裂片的先端呈細細尖尖木質的針狀物,邊緣具 1~2 公分長的刺;葉表面及背面都生有剛毛;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呈白粉狀。 |
‧花: |
頭狀花 15~30 枚,長於枝條先端,呈總狀花序排列,為淡褐色或黃色;總苞非常顯著,總苞片反捲,為鐘形、有柔毛,具苞片 6~7 列,內、外列的苞片都小,中生的苞片最大,為卵形或闊卵形,先端銳尖;無舌狀花,管狀花為兩性,花冠 5 裂,裂片呈三角形,長 0.2~0.3 公分,先端銳尖。 |
‧果實: | 果實為瘦果,光滑、長橢圓形,有不明顯的四稜,上具有紅紫色的冠毛;八月下旬至十月為其成熟期。 |
‧特性: |
玉山薊為多年生草本,屬陽性植物,多生長於高山草原,偶在陽光較強的森林邊緣見其踪跡;較深厚的土壤是它生長的主要因素,西南向及東南向的山坡地最適宜生長。莖直立或斜上昇狀,上部分枝,高 80~120 公分,徑約 5~6 公分,上有柔絨毛,但無銳刺。葉為單葉互生,無葉柄,長 15~3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楔形、革質、邊緣呈羽狀深裂,缺刻成方框狀,每一裂片的先端呈細細尖尖木質的針狀物,邊緣具 1~2 公分長的刺;葉表面及背面都生有剛毛;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呈白粉狀。玉山薊花期較長,在七月上旬至九月中旬開花。果實為瘦果,光滑、長橢圓形,有不明顯的四稜,上具有紅紫色的冠毛;八月下旬至十月為其成熟期。台灣的菊科薊屬植物共有 9 種及 2 變種,其中生長在中、高海拔的有玉山薊、阿里山薊、森氏薊、鱗毛薊、細川氏薊及鈴木氏薊等 6 種,至於中低海拔的有南國小薊、白花小薊、華薊等,另外島薊(又名雞角刺)則分佈於恆春半島南端。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29090
玉山薊 |
‧拍攝地點: | 雪山、合歡山、奇萊山步道旁(950703~1050829-105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