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荸薺 | |||||||||||||||||||||
|
‧中文名稱: |
甜荸薺 更多甜荸薺 |
‧英文名稱: |
Waterchestnut |
‧學名: |
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el var. tuberosa
(Roxb.) T. Koyama Eleocharis tuberosa Schultes in Romer & Schultes Scirpus tuberosus Roxb. Hort. Bent. Eleocharis dulcis var. tuberosa H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荸薺-中國植物誌 |
‧科名: | 莎草科(Cyperaceae)荸薺屬(Eleocharis) |
‧別名: |
甜荸薺,馬薯、芍、烏茈『爾雅』,葃菇、水芋、烏芋『爾雅』,烏茨『別錄』,鳧茨,鳧芋『別錄』,地栗『通誌』,鐵荸薺『救荒』,馬薯『泉州本草』,水燈心草(台灣),海蔥仔(綠島)、馬蹄、水栗、鳧茈、菩薺 |
‧原產地: |
東印度、中國大陸,約在鄭成功時代隨移民引進台灣。 |
‧分佈: |
中南部(嘉義最多)栽培供食用。 |
‧用途: | 1.食用:甜荸薺的球莖可炒、煮、做湯,或作為勾芡粉羹、魚丸、肉丸、香腸、甜不辣等之配料,在台灣栽培並不廣泛,生產大多加工製罐外銷。2.藥用:性味:塊莖:甘、寒;全草:苦、平。效用:塊莖:清熱止渴,化痰消積,降血壓。治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口腔破潰,濕熱黃疸,高血壓症,小便不利,麻疹,肺熱咳嗽,矽肺,痔瘡出血;全草:化濕熱;全草:通淋利尿。治小便不利;全草:淋症;腐朽之植體:外敷創傷。 |
‧莖: | 草本,地下匍匐莖末端膨大成扁圓球狀,球莖扁圓形,直徑 3~5 公分,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色或棗紅色,有環節 3~5 圈,並有短喙狀頂芽及側芽;地上莖叢生,高 45~75 公分,圓柱形,約 0.9 公分,中空具橫膜,表面綠色光滑。 |
‧葉: |
葉片退化成薄膜質葉鞘,長 3~20 公分,紅棕色,口緣截形。 |
‧花: |
穗狀花序頂生,單立,小花穗長 2~5 公分,徑 0.3~0.4 公分,圓柱形,淡綠色,先端近鈍形;花細小多數;鱗片廣倒卵形,螺旋覆瓦狀組合;基部 2 鱗片內無花,其餘鱗片均有花,長 0.6~0.7 公分,灰綠色;雄蕊 2 枚,花絲細長;子房上位,柱頭 2~3 裂。 |
‧果實: | 小堅果廣卵形,長 0.25 公分,寬 0.18 公分,雙凸鏡狀。花果期秋、冬間。 |
‧特性: |
多年生宿根性水草本,地下匍匐莖末端膨大成扁圓球狀,球莖扁圓形,直徑 3~5 公分,表面平滑,老熟後呈深栗色或棗紅色,有環節 3~5 圈,並有短喙狀頂芽及側芽;地上莖叢生,高 45~75 公分,圓柱形,約 0.9 公分,中空具橫膜,表面綠色光滑。葉片退化成薄膜質。穗狀花序頂生,單立,圓柱形,淡綠色,先端尖;花細小多數;鱗片廣倒卵形,螺旋覆瓦狀組合;基部 2 鱗片內無花,其餘鱗片均有花,長 0.6~0.7 公分,灰綠色;雄蕊 2 枚,花絲細長;子房上位,柱頭 2~3 裂。小堅果廣卵形,長 0.25 公分,寬 0.18 公分,雙凸鏡狀。花果期秋、冬間。台灣原生的荸薺地下莖橫走,不會結球莖。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7008052 甜荸薺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98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