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異葉馬兜鈴 更多異葉馬兜鈴 |
‧英文名稱: | Yellowmouth Duchmanspipe |
‧學名: |
Aristolochia
shimadai
Hayata Aristolochia heterophylla Hemsl. Aristolochia kaempferi Willd. f. heterophylla (Hemsl.) S. M. Hwang Aristolochia mollis Dunn |
‧科名: |
馬兜鈴科(Aristolochiaceae)細辛屬(Asarum) |
‧別名: |
異葉馬兜鈴,台灣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木香、地黃蒲、痢藥草、黃藤、黃陳、漢中防己、小南木香、山豆根、廣防己、本犬仙藤、野黃參、藤薯、痧藥 |
‧原產地: | 琉球南部各島、臺灣、菲律賓及印尼。 |
‧分佈: | 台灣全島平野至低海拔山地自生,往往繁衍成群落。 |
‧用途: | 1.蝴蝶食草:台灣馬兜鈴為麝香鳳蝶、台灣麝香鳳蝶、珠光鳳蝶、曙鳳蝶、黃裳鳳蝶、紅紋鳳蝶及大紅紋鳳蝶等幼蟲之食草。2.藥用:性味:根:苦、辛、寒。效用:全株:袪風止痛,止痰化咳,清熱下氣,行氣利水,利濕消腫,平喘,解毒。治小便淋痛,水腫,風濕關節痛,疔瘡癰腫,瘰癧,胃痛,痢疾,肝炎,蛇傷,腹痛,熱瀉赤痢,筋骨痛,高血壓,疝氣,支氣管炎,癌症。本種為昔日臺灣民間治療毒蛇咬傷重要藥材,被稱為青木香、黃藤。(邱年永-原藥(1)) |
‧莖: | 蔓性或攀緣性藤本植物,主莖灰褐色,側枝青綠色,有縱稜,全株披毛。 |
‧葉: |
單葉互生,柄長 1~4 公分,葉片紙質,葉形變化大,長橢圓狀腎形,或戟形,長 4~8 公分,寬 1~6 公分,先端鈍或尖,全緣或 3 裂微波緣;葉基心形或耳形,羽狀脈,葉面密生短絨毛,葉背亦密被淡褐色毛,尤以脈部居多而稍長。由於葉形變化大,基部有時呈 3 裂片狀,有時裂片不明顯,因此又有異葉馬兜鈴的名稱。 |
‧花: |
花單生葉腋,互生,梗長 1~2 公分,中間具苞葉一枚,半圓形或卵形,外被絹毛;花管彎成U形管狀,先端開口喇叭狀,外側淡黃色,被白色毛,先端 3 裂,裂片鈍圓形,內側心部黃色,喇叭開口深紫褐色,寬可達 2 公分;雄蕊 6 枚,緊貼花柱外側,柱頭 6 裂,子房密生絨毛;花期 2~5 月。 |
‧果實: | 蒴果卵球形,長 2~3 公分,徑 1.5~2 公分,具 6 粗縱稜,楊桃狀,密被短毛,熟果由綠轉褐,內有種子多數。春至秋天開花結果。 |
‧特性: |
多年生蔓性或攀緣性藤本植物,主莖灰褐色,側枝青綠色,有縱稜,全株披毛。單葉互生,葉形變化大,長橢圓狀腎形,或戟形,全緣或 3 裂;葉基心形或耳形,羽狀脈,上表面有短硬毛,下表面密生短毛。花單生葉腋,互生;花管彎成U形管狀,先端開口喇叭狀,外側淡黃色,內側心部黃色,喇叭開口深紫褐色,寬可達 2 公分,子房密生毛;花期 2~5 月。蒴果卵球形,具 6 粗縱稜,熟果由綠轉褐,內有種子多數。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47001040
異葉馬兜鈴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鄉東勢林場(96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