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臭牡丹 | |||||||||||||||||||||
|
•中文名稱: |
白毛臭牡丹 果實 |
•英文名稱: | Greyhair Glorybower |
•學名: |
Clerodendrum canescens Wallich |
•科名: |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
•別名: |
白毛臭茉莉、臭茉莉、白毛常山、灰毛大青(中國植物誌),天燈籠,毛赬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灰毛臭茉莉(雲南植物誌), 黏毛赬桐(海南植物誌),六燈籠(廣東) ,獅子球、人瘦木(廣西)、白花鬼燈籠(廣東)、山茉莉(廣西)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中南部及西南部,印度至東南亞,南太平洋諸島及台灣。 |
•分佈: | 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麓有野生分佈;台北、桃園、台中,低海拔山中。 |
•用途: | 1.觀賞用:適於庭植或大型盆栽,花枝及結果枝可當插花材料。2.藥用:性味:全株:甘、淡、涼。效用:全株:養陰清熱,宣肺袪痰,鎮痛退熱,涼血止痛。治感冒高熱,肺勞,痢疾,帶下病,風濕痛,痛經;外用治乳瘡。 |
•莖: | 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 5 公尺;具多數枝條;小枝四方形,有灰白色毛茸。 |
•葉: |
單葉、對生,廣卵形或心形,長 8~16 公分長,寬 4~9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或心形,紙質或厚膜質,微尖狀稀疏鋸齒;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裡兩面皆密布灰白色毛茸;掌狀脈 3 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6 條,細脈明顯而細緻;葉柄長 3~10 公分,密布毛茸,有淺溝紋。 |
•花: |
花多數,白色或淡黃色,不具香味,開放時徑 0.7~0.9 公分,呈頂生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3~6 公分,細長,密生灰白色毛茸;花柄長 0.5~1.0 公分,密生毛茸;苞片葉狀,長橢圓形,長 1~1.2 公分,先端銳尖;花萼鐘形,長 0.4~0.6 公分,先端深 5 裂;裂片卵形,先端銳尖;花冠高杯狀,白色或帶緋紅色,花管細長,長 1.2~1.5 公分,先端 5 裂;裂片倒長卵形,長 0.4~0.6 公分,先端鈍,光滑無毛;雄蕊 4 枚,著生冠筒內,挺出花冠外;花絲線形,花藥卵形;子房上為位,球形,不完全 4 室,花柱與花等長或略長,柱頭 2 歧,紫色;萼片成熟時鮮紅色,花冠白色。夏至秋季開花。 |
•果實: | 果實為核果,球形,徑 0.6~0.7 公分,由殘存的花萼襯托,熟時外果皮呈深藍色或黑色,多漿汁;成熟後突然裂為 4 分核;種子長橢圓形,光滑無毛茸。 |
•特性: |
常綠直立灌木或小喬木,高 1~3.5 公尺;小枝略四稜形、具不明顯的縱溝,全體密被平展或倒向灰褐色長柔毛,髓疏鬆,乾後不中空。葉片心形或寬卵形,少為卵形,長 6~18 公分,寬 4~15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心形至近截形,兩面都有柔毛,脈上密被灰褐色平展柔毛,背面尤顯著;葉柄長 1.5~12 公分。聚繖花序密集成頭狀,通常 2~5 枝生於枝頂,花序梗較粗壯,長 1.5~11 公分;苞片葉狀,卵形或橢圓形,具短柄或近無柄,長 0.5~2.4 公分;花萼由綠變紅色,鍾狀,有 5 稜角,長約 1.3 公分,有少數腺點,5 深裂至萼的中部,裂片卵形或寬卵形,漸尖,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外有腺毛或柔毛,花冠管長約 2 公分,纖細,裂片向外平展,倒卵狀長圓形,長 0.5~0.6 公分;雄蕊 4 枚,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徑約 0.7 公分,綠色,成熟時深藍色或黑色,藏於紅色增大的宿萼內。花果期 4~10 月。成熟種子落地常自生幼株生長。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1005020 白毛臭牡丹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禪寺步道邊(9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