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蛇根草 | |||||||||||||||||||||
|
‧中文名稱: |
白花蛇根草 |
‧英文名稱: | Dwarf Ophiorrhiza |
‧學名: |
Ophiorrhiza pumila Champ. ex Benth. |
‧科名: | 茜草科(Rubiaceae)蛇根草屬(Ophiorrhiza) |
‧別名: | 白花蛇根草,矮蛇根、荷包草,小蛇根草(廣西),綠蛇根草(海南),山莧菜(廣東),短小蛇根草『中國植鑑』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南部廣東、廣西、海南島,日本、琉球、越南及台灣。 |
‧分佈: | 台灣北部低海拔山地 100~800 公尺山地,多見於闊葉林下或較陰涼潮濕的步道兩側與山路邊坡,較少見。 |
‧用途: | 1.觀賞用:星狀花冠點綴綠葉適合當盆栽,蛇根草生長於中低海拔山谷林下陰濕地下,開花時,給林下濕地增添無限的生機。2.藥用:全草:苦、寒。效用:全草:消熱解毒,止痛。治感冒高熱,頓咳,外傷感染,癰疽腫毒,毒蛇咬傷;根、葉:消腫解毒。 |
‧莖: | 矮小草本,高通常 10 餘公分,但有時可達 30 餘公分;莖和分枝均稍肉質,乾時灰色或灰黃色,微有縱皺紋,多少被柔毛。 |
‧葉: |
葉肉質,卵形、披針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長通常 2~5.5 公分,很少達 9 公分,寬 1~2.5 公分,頂端鈍或圓鈍,基部楔尖,常多少下延,幹時上面灰綠色或深灰褐色,近無毛或散生糙伏毛,下面蒼白,被極密的糙硬毛狀柔毛,或僅上面被毛;中脈在下面闊而扁,側脈每邊 5~8 條,纖細;葉柄長通常 0.5~1.5 公分,被柔毛;托葉早落,未見。 |
‧花: |
花序頂生,多花,總梗長約 1 公分,和螺狀的分枝均被短柔毛;花一型,花柱同長;花梗長 0.05~0.15 公分,小苞片小而早落或無小苞片;萼小,被短硬毛,管長約 0.12 公分,有 5 直稜,萼裂片近三角形,長約 0.06 公分;花冠白色,近管狀,全長約 0.5 公分,外面被短柔毛,冠管基部稍膨脹,裏面喉部有一環白色長毛,花冠裂片卵狀三角形,長 0.12~0.15 公分,背面無明顯的稜;雄蕊生冠管中部,花絲長 0.15~0.2 公分,花藥近線形,長約 0.1 公分,伸出管口之外;花柱長 0.35~0.4 公分,被硬毛,柱頭 2 裂,裂片卵形,長 0.08~0.1 公分,稍粗厚,與花藥近等高。花期早春。 |
‧果實: | 蒴果僧帽狀或略呈倒心狀,長 0.2~0.25 公分,寬 0.6~0.7 公分,乾時褐黃色,被短硬毛。 |
‧特性: |
多年生小草本,莖直立,從基部開始分枝,具毛茸,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平滑,圓柱形,綠色,有毛茸;莖和分枝均稍肉質,乾時灰色或灰黃色,微有縱皺紋,多少被柔毛。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長 2~6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銳尖或近似銳尖,肉質,全緣或略帶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背面有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4~6 對;葉柄長0.3~1.5 公分,有毛茸;托葉小。花多數,較小,白色,開放時長 0.6~0.9 公分,徑 0.3~0.5 公分,呈頂生叉狀的聚繖花序排列;花序長 3~5 公分,有柔毛;花柄長 0.2~0.3 公分,有毛茸;小苞片線形;花萼杯形,長 0.12~0.2 公分,外面有毛茸,先端 5 齒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冠長 0.5~0.7 公分,冠筒管狀,外面光滑無毛茸,內面花喉部份有毛茸,先端 5 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 5 枚,藏於冠筒內;花絲光滑無毛;花藥長橢圓形;花柱線形,藏於冠筒內,光滑無毛;柱頭 2 枚,長橢圓形。果實為蒴果,倒心形,長 0.2~0.25 公分,寬 0.6~0.7 公分,成熟時綠色,有柔毛;種子多數,平滑。蛇根草類植物,蛇根兩字指植物根莖橫臥在地上如蛇狀而得名。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16028040
白花蛇根草 |
‧拍攝地點: | 苗栗縣三義鄉出關古道旁(1020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