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 | |||||||||||||||||||||
|
‧中文名稱: |
白茅 更多白茅 |
‧英文名稱: | White Cogongrass,Lalang Grass |
‧學名: |
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var. major (Nees) Hubb. ex Hubb. &
Vaughan Imperata koenigii var. major Nees Lagurus cylindrica L. |
‧科名: | 禾本科(Poaceae)白茅屬(Imperata) |
‧別名: | 白茅、毛節白茅、千茅、白茅根、茅仔草、茅萱、茅針、茅根、茅夷、茅草、絲茅、茅柴、紅茅公、地筋、地筋根、甜根、Agekku(泰雅)、Rabo'ttu(排灣) |
‧原產地: | 廣汎分布於亞、歐、非各洲溫帶和熱帶地區。 |
‧分佈: | 台灣全島低海拔和中海拔開闊地、路旁及山腰,常成群。 |
‧用途: | 1.食用:白茅的嫩芽、嫩莖、及嫩花穗皆可生食,亦可加糖或鹽食用,根莖可如蘆筍般料理食用。是牲畜喜食的牧草;根莖含甘露醇、果糖、葡萄糖、蔗糖、檸檬酸、蘋果酸、鉀鹽等,味甜,可供食用或釀酒。2.固砂植物:白茅的根莖蔓延甚廣,生長力極強,可用以固砂,是荒山極佳的水土保持植物,同時也是土壤肥力不足的指標植物。又為一種難除的雜草。3.日常用途:葉片可製蓑衣、蓋房、造紙或作燃料。其葉片是以茅屋屋頂的最佳材料,因白茅葉片扁平密實,防雨效果較芒草好,而且也比較耐用。4.白茅也是土壤肥力不足的指標植物:如果看到整片白茅盤據,往往可據以斷定,此地為肥力不足、生產力較低的地區。5.藥用:性味:根莖(白茅根):甘、寒;花:甘、溫。效用:根莖: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治麻疹不發,熱病煩渴,吐血,水腫;花:止血定痛。治吐血,衄血,小兒麻痺。 |
‧莖: | 根莖長,密佈鱗片,稈高 25~80 公分;稈直立或斜昇,叢立,通常具 2~3 節,節上有長 0.4~1 公分柔毛。 |
‧葉: |
葉片披針形,邊緣通常內捲,基部有毛;葉舌短膜,鈍頭。葉鞘老時在基部常破碎成纖維狀;葉舌長約 l 公分;葉片扁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主脈明顯突出於背面,並向基部漸粗大而質硬,長 50~60 公分,寬 0.2~0.8 公分,背面及邊緣粗糙。 |
‧花: |
總狀花序多數,聚集成緊縮的圓錐花序,長 20 公分,寬達 3 公分,小穗長 0.45~0.5(0.6) 公分,基盤具長 1.2~1.6 公分的絲狀柔毛;兩穎草質及邊緣膜質,近相等,具 5~9 脈,頂端漸尖或稍鈍,常具纖毛,脈間疏生長絲狀毛,第一外稃卵狀披針形,長爲穎片的 2/3, 透明膜質,無脈,頂端尖或齒裂,第二外稃與其內稃近相等,長約為穎之半,卵圓形,頂端具齒裂及纖毛;雄蕊 2 枚,花藥長 0.3~0.4 公分;花柱細長,基部多少連合,柱頭 2,紫黑色,羽狀,長約 0.4 公分,自小穗頂端伸出。 |
‧果實: | 果實為穎果,橢圓形,長約 0.1 公分,胚長為穎果之半。花果期 5~9 月。 |
‧特性: |
白茅為禾本科白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長根莖,密佈鱗片,稈高 25~80 公分;稈直立或斜昇,叢立,通常具 2~3 節,節上有長 0.4~1 公分柔毛。葉片披針形,邊緣通常內捲,基部有毛;葉舌短膜,鈍頭。葉鞘老時在基部常破碎成纖維狀;葉舌長約 l 公分;葉片扁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主脈明顯突出於背面,並向基部漸粗大而質硬,長 50~60 公分,寬 0.2~0.8 公分,背面及邊緣粗糙。總狀花序多數,聚集成緊縮的圓錐花序,長 5~20 公分,寬 1.5~3 公分,分枝短縮密集,基部有時較疏或間斷。小穗圓筒狀,為基盤和穎的白色長絹毛所包住;穎膜質;上位外稃全緣;鱗被缺如;雄蕊 1~2 枚;小穗長約 0.3 公分,基部密生長 1~1.5 公分絲狀柔毛;下位內稃缺如。花果期 5~9 月。染色體 2n=20 (Mehra K. L. et al.,1962;Singh. D. N.,1964)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8069010
白茅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后里鄉月眉公墓(960401-104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