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吊蘭

石吊蘭01.JPG
石吊蘭01
石吊蘭02.JPG
石吊蘭02
石吊蘭03.JPG
石吊蘭03
石吊蘭04.JPG
石吊蘭04
石吊蘭05.JPG
石吊蘭05
石吊蘭07.JPG
石吊蘭07
石吊蘭-葉00.JPG
石吊蘭-葉00
石吊蘭-花苞00.JPG
石吊蘭-花苞00
石吊蘭-花1.jpg
石吊蘭-花1
石吊蘭-花11.JPG
石吊蘭-花11
石吊蘭-葉03.JPG
石吊蘭-葉03
石吊蘭-葉04.JPG
石吊蘭-葉04
石吊蘭-葉序01.JPG
石吊蘭-葉序01
石吊蘭-葉背00.JPG
石吊蘭-葉背00
石吊蘭-花15.JPG
石吊蘭-花15
石吊蘭-花22.JPG
石吊蘭-花22
石吊蘭-花29.JPG
石吊蘭-花29
石吊蘭-花蕊1.jpg
石吊蘭-花蕊1
石吊蘭-實00.JPG
石吊蘭-實00
石吊蘭-實02.JPG
石吊蘭-實02
石吊蘭-實05.JPG
石吊蘭-實05
中文名稱: 石吊蘭                                          更多石吊蘭
英文名稱: Taiwan Lysiontus
學   名: 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
科   名: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石吊蘭屬(Lysionotus)
別   名: 石吊蘭(植物名實圖考),台灣石吊蘭、石豇豆『便方』、石澤蘭『草藥性』、豈豇豆(貴州),吊石苣苔(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千錘打、白棒頭、接骨生、瓜子菜(廣西),岩石蘭、岩澤蘭、岩羅漢(湖南),石豇豆(雲南),竹勿刺、地枇杷(福建),石楊梅、岩頭三七(浙江),石三七(陝西),紫背金盤
原產地: 中國大陸中、南部及日本。
分布: 產於台灣低至中海拔山區的樹上或岩上著生。
用   途: 1.觀賞用:花朵中型,是優良的觀賞花卉。2.藥用:全草:甘、苦、辛、平。效用:全草:清熱利濕,袪痰止咳,活血調經。治肺熱咳嗽,吐血,痢疾,疳積,鉤端螺旋體病,風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莖: 附生性常綠小灌木,莖無毛或披細柔毛,小枝對生或輪生。
葉: 葉為單葉,輪生、對生或 4~7 枚假輪生,具短柄;葉片長 3~6 公分,寬 0.5~1.5 公分,線、寬橢圓、倒披針至倒卵形,稀披針至卵形,先端銳尖至鈍圓,先端近全緣,基部狹至寬楔形,葉緣為粗鈍鋸齒緣,上表面主脈凹陷,側脈不明顯;無毛,稀具細柔毛;葉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
‧花: 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梗長約 1 公分;萼深 5 裂,裂片狹披針形;花冠筒狀,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 5 公分,中上部膨脹,2 唇形,先端 5 裂;發育雄蕊 2 枚,退化雄蕊 2 枚;雌蕊 1 枚,子房上位,柱頭長曲折狀尖形。花期 7~9 月。
果: 果實為蒴果,長 5~7 公分,細線形,成熟後開裂成 4 片;種子細小,兩端具毛狀附屬物。果期 9~12 月。
特徵: 附生性常綠小灌木,高 20~30 公分,根部常肥大呈塊根,莖淡灰褐色。葉對生或輪生,具短柄,紫紅綠色,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3~6 公分,寬 0.8~1.5 公分,基部楔形或鈍形,先端鈍形或尖形,稍革質,光滑無毛,鈍狀疏鋸齒緣,主脈背面凸起。花單一,腋出; 花梗纖細,長 3~4 公分;苞片兩片;花萼 5 裂;花冠長 3~4 公分,筒形,冠筒喉部膨大,先端 5 裂,裂片圓形;雄蕊 4 枚,2 長 2 短,藥隔背面附屬物 1 枚;花盤環形;花柱細長。蒴果線形,長 6~10 公分,徑約 0.3 公分;種子細小,紡錘形,褐色,兩端具褐色毛。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9011030 石吊蘭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681台灣石吊蘭 p1340 國立編譯館主編
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179石吊蘭 p203 台北南天書局
邱年永 著 高山藥用植物 石吊蘭 p133 台北南天書局
中國植物誌第 69 卷 550 頁 PDF 吊石苣苔
https://baike.baidu.com/item/吊石苣苔 吊石苣苔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台灣石吊蘭 92年10月417頁

‧拍攝地點 台中市和平鄉東卯山(1010128);大雪山森林遊樂區(1070811-花)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