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地錢 | |||||||||||||||||||||
|
‧中文名稱: |
石地錢 |
‧英文名稱: | |
‧學名: |
Reboulia
hemisphaerica (L.) Raddi |
‧科名: | 多室石地錢科(Aytoniaceae)石地錢屬(Reboulia) |
‧別名: | 石地錢,石蛤蟆 |
‧原產地: | 全國均有分布。中國大陸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生於石壁和土坡上。 |
‧分佈: | 全境山野之陰濕土坡,森林沼澤,酸性土壤上或岩石表土層上,偶見庭園,花盆中自生。四季可見。臺北陽明山,烏來,南投溪頭,杉林溪,梅峰,嘉義阿里山,臺東溪頭山;全世界型。 |
‧用途: | 1.觀賞用:適合布置於陰溼環境,極具特色,觀賞性高。2.藥用:性味:全草:味淡、澀,性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用於瘡疥腫毒,燒燙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
‧配子體: | |
‧葉細胞: |
葉狀體扁平,二歧分叉的帶片狀,長 1~4 公分,寬 0.3~0.7 公分,先端心形,背面深綠色,邊與腹面呈紫紅色,沿中肋溝處生多數假根。氣孔單一型,凸出,孔邊細胞 6~9 個,4~5 列。氣室數層,無營養絲。鱗片覆瓦狀排列,兩側各1列,紫紅色,半月形。 |
‧花: |
|
‧孢子體: | 雌雄同株。雄托圓盤狀,無柄,生於葉狀體中部。雌托生於葉狀體先端,柄長 1~2 公分,托頂半球形,綠色,4 瓣裂,每瓣腹面有總苞片 2 枚。孢蒴球形,黑色;孢子黃褐色,表面具網紋,直徑 60~90μm。彈絲長約 400μm。 |
‧特性: |
植物群生於住家周圍的石壁上或山地的土上,岩石上。背面綠色,緣跟腹面為紫紅色。片狀體,氣室數層。腹鱗片紅色歪半月形。雌雄同株。雌器位於片狀體的先端或腹面的短枝上,柄長,假根溝 1 條,雌器床成斗笠狀,3~5 淺裂,裂片下面有苞膜,縱裂。彈絲長,3 螺旋。孢子呈黃褐色。表面成網狀。雄器位於片狀體之先端或腹面生出的短枝,無柄,圓形。 |
‧更多: | 葉狀體扁平帶狀,二歧分枝,長 2~4 公分,寬 0.3~0.7 公分,先端心形,背部深綠色,革質狀,無光澤;腹面紫紅色,沿中軸著生多數假根。氣孔單一型,凸出,由 4~5 列,6~9 個環繞細胞構成;氣室六角形,無營養絲。鱗片呈覆瓦狀排列,兩側各有一列,紫紅色。雌雄同株。雄托無柄,貼生於葉狀體體背面中部,呈圓盤狀。雌托生於葉狀體頂端,托柄長約 1~2 公分,托盤半球形,綠色,4 瓣裂,每瓣腹面有 2 裂片無色透明的總苞。孢蒴球形,黑色,成熟自頂部 1/3 處不規則開裂。孢子直徑 60-90 微米,約有 10 微米帶點的黃邊。彈絲約 10 微米粗,長達 400 微米,螺紋褐色。氣室分隔,構成綠色細胞組織;氣室再分,或不再分,氣室內空無一物;腹鱗片之附屬物絕不呈腎形:無性生殖缺如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LichenDetail.aspx?tno=805004010
石地錢 |
‧拍攝地點: | 杉林溪(107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