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鼠麴草 | |||||||||||||||||||||
|
‧中文名稱: |
秋鼠麴草 |
‧英文名稱: | Autumn Gudweed |
‧學名: |
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var. hypoleucum Gnaphalium hypoleucum DC. ex Wight Pseudognaphalium hypoleucum (Candolle) Hilliard & B. L. Burtt |
‧科名: |
菊科(Compositae)鼠麴草屬(Gnaphalium) |
‧別名: |
秋鼠麴草,沖天白、白鼠麴草、大鼠麴草、天水蚊草『圖考』、石麴菇、白調羹『閔東本草』,下白鼠麴草『中國藥植圖鑑』,大葉毛鼠麴、碎蟻草、黃花草(江西),大葉青花、碎葉青花、大白艾(湖南),白頭翁(四川),下白鼠麴草(江蘇)、鼠麴(台灣),白頭風、火草 |
‧原產地: | 臺灣,中國華東、華南、華中、西北及西南各省區,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中南半島及印度都有分布。 |
‧分佈: | 分佈於宜蘭、台中、南投、嘉義、台東海拔約 2,500 公尺山區。 |
‧用途: | 1.食用:將鼠麴草嫩莖葉及幼苗洗淨,以沸水燙熟,再沾各種調味料即可食用。2. 做草仔粿:將鼠麴草嫩莖葉及幼苗,洗淨後搗碎,加入糯米漿團中,可製成清香可口的草仔粿。3.藥用:性味:全草:甘、苦、涼。效用:全草:袪風止咳,清熱利。治感冒,肺熱咳嗽,痢疾,瘰癧,下肢潰瘍。 |
‧莖: | 粗壯草本;莖直立,高可達 70 公分,基部徑約 0.5 公分,基部通常木質,上部有斜昇的分枝,有溝紋,被白色厚綿毛或於花期脫落變稀疏,節間短,長 0.6~1 公分,上部的節間通常不及 0.5 公分。 |
‧葉: |
下部葉線形,無柄,長約 0.8 公分,寬約 0.3 公分,基部略狹,稍抱莖,頂端漸尖,上面有腺毛,或有時沿中脈被疏蛛絲毛狀,下面厚,被白色綿毛,葉脈 1 條,上面明顯,在下面不明顯;莖上葉互生,無柄稍抱莖,葉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長 3~5 公分,寬 0.25~0.7 公分,基部耳狀,先端微鈍形或尖形,全緣,葉面綠色,被糠秕狀短毛,背面生白色綿毛,上部葉漸細小。 |
‧花: |
頭狀花序多數,徑約 0.4 公分,無或有短梗,在枝端密集成繖房花序;花黃色;總苞球形,徑約 0.4 公分,長 0.4~0.5 公分;總苞片 4 層,全部金黃色或黃色,有光澤,膜質或上半部膜質,外層倒卵形,長 0.3~0.5 公分,頂端圓或鈍,基部漸狹,背面被白色綿毛,內層線形,長 0.4~0.5 公分,頂端尖或銳尖,背面通常無毛;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 0.3 公分,頂端 3 齒裂,無毛;兩性花較少數,花冠管狀,長約 0.4 公分,兩端向中部漸狹,檐部 5 淺裂,裂片卵狀漸尖,無毛。花期 8~12 月。 |
‧果實: | 瘦果卵形或卵狀圓柱形,頂端截平,無毛,長約 0.04 公分;冠毛絹毛狀,粗糙,污黃色,易脫落,長 0.3~0.4 公分,基部分離。 |
‧特性: |
草本,莖高 30~70 公分,密被絨毛,上部多分枝。葉片長 4~5 公分,寬 0.5~0.7 公分,線形,葉尖銳,葉基近抱莖狀,葉緣全緣,上表面綠色,被剛毛,下表面密被白色毛。頭狀花序頂生,呈繖房狀排列;總苞長約 0.4 公分,寬 0.6~0.7 公分,球狀鐘形;總苞片 5 輪,乾膜質,黃色,先端鈍,外層苞片背後密被白色短毛,內層總苞片無毛;雌性花長約 0.25 公分,雌蕊 1 枚,子房下位,花柱挺出,2 裂。果實為瘦果,長約 0.05 公分,長橢圓形,有細點;冠毛白色,纖細,早落性。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53030 秋鼠麴草 |
‧拍攝地點: | 武陵農場往桃山瀑布途中(101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