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蓖麻 | |||||||||||||||||||||
|
‧中文名稱: |
紅蓖麻 更多紅蓖麻 |
‧英文名稱: | Castor Bean |
‧學名: |
Ricinus communis cv. "Sanguineus". |
‧科名: |
大戟科(Euphorbiaceae)蓖麻屬(Ricinus) |
‧別名: |
紅蓖麻,紅茶蓖、紅都蓖、唐胡麻、紅麻、金豆、八麻子、牛蓖、大麻子、洋麻子、Pizoazoa(排灣) |
‧原產地: |
熱帶非洲,台灣於 1645 年荷蘭人佔台時便已引進種植,目前已馴化。 |
‧分布: | 台灣各處的荒地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 |
‧用途: | 1.種子榨油用:果實成熟後可榨油,是種很好的潤滑油原料。2.樺蛺蝶幼蟲的食草:葉子是樺蛺蝶幼蟲的食草。3.藥用:性味:種子、葉:甘、辛、平,有毒;根:淡、微辛、平。效用:袪風活血,止痛鎮靜,消腫牌膿,拔毒止癢。種子:消腫拔毒,瀉下通滯。治癰疽腫毒,瘰癧,喉痹,疥癩癬瘡,水腫腹滿,大便燥結,含毒蛋白,抗腹水癌;葉:消腫拔毒,止癢。治腳氣,陰囊腫痛,咳嗽痰喘,鵝掌風,瘡癤,製膏藥可助泌乳;根:袪風活血,止痛鎮靜。治破傷風,癲癇,風濕痛,跌打瘀痛,瘰癧;蓖麻子油:為刺激性瀉藥。治大便燥結,瘡疥,燒傷。 |
‧莖: | 草本,少數呈灌木狀,莖直立,光滑,幼嫩部分灰白色,全株帶紫紅色。 |
‧葉: |
單葉,互生,叢集枝稍,具葉柄,柄長 10~35 公分,先端具 1 腺體;葉片徑 20~60 公分,圓形盾狀,掌狀分裂,具 7~9 裂片,裂片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葉尖銳尖,是樺蛺蝶幼蟲的食草。 |
‧花: |
單性花,雌雄同株;花序為總狀花序,自枝稍節部抽出,直立;雄花著生花軸下部,花被膜質,5 裂,裂片三角狀卵形;雄花生花軸下部,上部生雌花;雄花萼 3~5 裂;雄蕊多數,花絲多分歧;花藥 1 室;雌花花萼 3~5 裂,花被 5 片,較小;子房 3 室,被有肉質軟刺毛,花柱 3 枚,紅色,柱頭 2 歧。夏末開花。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球形,徑 1~2 公分,有 3 個縱槽,被肉質軟刺,成熟後變硬,3 裂;種子橢圓形,光滑,具有褐色斑紋,果仁具有豐富油脂。 |
‧特性: |
灌木狀宿根灌木狀草本,株高 1.5~2.5 公尺,莖光滑,中空,有白色汁液,全株紅色,幼時密被白粉。葉片直徑 20~60 公分,盾狀,圓卵形,掌狀分裂,裂片 7~11,先端漸尖,鋸齒緣,齒尖具腺體;托葉合生,脫落後形成環狀痕跡;新葉紅色,老葉呈綠色。花無花瓣,成總狀花序,雄花生於下方,雌花生於上方,花淡黃色;雄花萼球形,3~5 裂;雄蕊多數。雌花萼片 5,早落;子房 3 室。蒴果,果實外表密生粗軟刺毛,結實纍纍,造形奇緻,3 裂,種子甚大,徑約 0.5~1 公分,含大量油分。蓖麻有紅白兩種,紅者枝幹葉柄俱為紅色,葉為綠中帶紅,據說能治療風疾;而白者枝幹均為綠色,上部有白色種子可榨油,以製造機械的潤滑油。蓖麻因橢圓形的種子形狀像牛蝨(牛蝨台語就叫牛蜱),所以稱之為蓖麻。全株有毒。種子毒性大,兒童吃 3~4 粒,成人吃 20 粒即可中毐死亡。通常輕度中毒者數小時後出現四肢無力;重者則有噁心、腹痛、腹瀉、體溫升高、呼吸急促、四肢抽搐、痙孿等症狀,甚至昏迷、死亡。牛、馬、豬等誤食蓖麻子,造成食量減少、嘔吐、腹瀉、疝痛、痙孿等症狀,嚴重時死亡。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5034010 蓖麻 |
‧拍攝地點: |
石岡鄉休閒農業園區(950204) |